除了爵位相等之外,曹朋的官職比之賈詡,相差甚多。自古以來,有賢君迎高士,卻沒有上官迎下官的說法。賈詡的官階遠比曹朋大,所以沒有出來迎接,也在情理中,曹朋並不奇怪。
呂常,南陽博望人,頗有聲名。
此前領雉縣長,夏侯惇兵敗宛城的時候,正是這呂常率本部兵馬,死死抵住了劉備軍的攻擊,才使得曹軍穩住了陣腳。賈詡接手之後,便把呂常從雉縣調到了舞陰,拜舞陰令一職。
雖說還是一縣主官,但品階上,卻有提升。
用賈詡的話說:元讓駐守南陽兩年,最大的政績,就是發掘了呂常這個人才……
由此可見,呂常確實不簡單。
曹朋在眾人簇擁下,行入舞陰縣。
別看他是舞陰縣人,可實際上,卻沒有來過舞陰。
或者說,曹朋的前身曾來過,可是自他重生以後,卻未曾進過舞陰縣的城門。
這舞陰縣的格局,和大多數縣城很很相似。面積雖然和滎陽縣差不多,城牆堅厚,顯然是經過精心修建。也不奇怪,建安二年,曹操兵敗宛城之後,就駐紮於舞陰。當時為了抵禦張繡的攻擊,所以曹操下令重修舞陰縣城的城牆,同時將舞陰縣的面積,擴增了一倍有餘。
整個舞陰縣,有人口七萬餘人,是一個大縣。
縣城已五行格局而建,分為五個區域。正中央是縣廨所在,以及一應公房建築。
西北角,是校場;西南角,則是市集……
東北是貧民區,而東南居住的大都是本地富戶,或者縉紳豪強。總之,這舞陰縣的格局很簡單,可以一目瞭然。曹朋一邊走,一邊聆聽著呂常的講解,同時在心裡,對呂常暗自稱讚。
這呂常,倒也真是一個人才。
他的思路很清晰,講解的也非常流暢。
對於一些資料,更是張口就來,顯然是下過一番苦功。
要知道,他來舞陰,也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便能有如此的瞭解,應該算得上是一個有心人。
曹朋暗自稱奇。
這應該也是個有本事的人,何故聲名不顯?
事實上,呂常並非曹朋所想的那樣,是個不為人知的主兒。勿論是在三國志,還是在三國演義裡,呂常都有登場。不過,三國演義中,對呂常的描寫很簡單,更歪曲了事實。演義中說,呂常曾被關羽擊敗;可是在三國志中,呂常官拜橫海將軍,西鄂都鄉侯。當時關羽犯境,呂常率部抵禦,令關羽無功而返。在其有生之年,威懾江東。直至黃初二年正月,呂常享年六十一歲而卒,孫權才派遣部將陳邵佔領襄陽。所懼者,也正是呂常……
可惜,三國名將如雲,實在是太多了。
加上三國演義的渲染和歪曲,使得呂常並不為人知。
“子恆可知,這附近有什麼隱士賢人?”
在前往縣廨的路上,曹朋隨口詢問。
呂常想了想,“舞陰縣的隱士賢人,要說起來也不少。
只是以下官看來,卻多是一些不合用的人……坐而論道,或許還成。可若是治理地方,練兵治軍,恐怕不堪大用。不過,太守既然詢問,下官倒也有一個人選,卻不知能否合太守心意。”
“哦?說來聽聽。”
呂常想了想,輕聲道:“舞陰主簿李嚴,宛城人,字正方,素以辦事幹練而著稱。
然則此人清高自矜,所以不為人所喜,故而在舞陰主簿的位子上已有三年,未曾有過升遷。
此前,他本欲還鄉,不成想劉備出兵,佔領了宛城,才使他不得不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