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送我回漢壽吧。”
“啊?”
“下雋戰事已經結束,江夏之戰大局已定。
劉備已無力反擊,江東孫權,想必也該有所決斷,太史慈他們,差不多也是時候該退走了……
荊南戰事,已沒有懸念。
我想回漢壽好生休養,待過些時候,返回許都。”
“回許都?”
典滿和許儀,有些無理解曹朋此時的心情。
曹朋笑了笑道:“我累了!”
自出掌南陽郡,至今已有兩載餘。在這兩年裡,曹朋可謂費盡了心神,從未有一日安神過。
比之當初在河西郡,此次征伐荊楚,幾乎耗盡了他所有心神。
是的,他真累了!
這兩年來,他有過輝煌戰績,也痛失無數部曲。
南陽之戰時,有傅肜等人戰死;而此次下雋之戰,更失去了寇封、羅蒙、劉聰三名部下。雖說這三人跟隨曹朋的時間並不算太長,但這感情上,還是有些無接受。他不知道,接下去的戰鬥,還會失去什麼。可他已經承受不起這些痛苦,與其這樣,倒不如還是痛快撒手。
再說了,荀彧曾對他說過:凡事做七分足矣。
荊楚之戰,曹朋做的已經夠多了……如果再去爭取勞,只怕早晚會有高震主的危險。
曹操對他寵信,卻不代表,會對他一直容忍。
等曹操無忍受曹朋的勳時,怕也就是兩人反目之日。
曹朋,實在不想和曹操反目。與其這樣,倒不如早早離去。至於荊南之戰,且由曹操負責。
畢竟曹操自征伐荊楚以來,除了在江夏小小的施展拳腳外,幾乎沒有出彩的地方。
荊南之戰,將是曹操向驚人宣揚勇武之時。這種風頭,曹朋斷然不會去搶,否則必有禍事。
典滿和許儀相視一眼,最終還是答應了曹朋的要求。
建安十三年三月,江夏之戰結束。
從戰事開啟,到戰事結束,耗時不過一月。此一戰,曹操盡取江夏十五縣之地,兵鋒直逼荊南。
而江東孫權,也不禁為曹軍戰力所震懾。
曹軍不向江東用兵,也就使得孫權水軍之利,難以施展。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命周瑜為大都督,統領江東水軍,坐鎮柴桑。同時,孫權又下令,向彭澤集結兵馬,以防止曹軍偷襲。在軍事上安排妥當之後,孫權開始了外交上的手段。西陵縣告破之後,孫權立刻命張紘為使者,率使團過江出訪荊州。此前,一直是曹操在主動謀求外交和談,而孫權一直表現的不冷不熱。但隨著江夏戰事的結束,孫權不得不改變態度。
此次出使,孫權主動提出了儘快聯姻的想,並願意將孫紹送往許都。
可是沒有想到,他前腳剛派出使團,後腳就得到了訊息:孫紹母子離開了富春祖宅,下落不明。
孫權聞聽,頓時大驚。
他連忙派人前往富春調查。同時又命人追趕使團,將求親物件,改孫紹為孫朗。孫朗,是孫權幼子,字早安,為吳國太所生,年方雙十。孫紹失蹤,自然需要有人接替。若不然婚事說成,這新郎官卻不見人,不免會令曹操不滿。至少在目前,孫權還沒有勇氣,去激怒曹操。
孫朗年紀比孫紹大一些,但似乎比之孫紹更加合適。
畢竟,曹操和孫堅是一輩人,而孫紹和曹操的女兒,明顯差了一輩兒。孫朗倒算是子侄輩兒,配上曹操的女兒,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合適。反正是政治婚姻,孫紹也好,孫朗也罷,於孫權和曹操而言,並無太大的區別。問題是,這孫紹母子究竟跑去了何處?而今又在何方?
孫權心裡,不免對周瑜多了幾分提防。
在他看來,整個江東最可能幫助孫紹的人,便是周瑜。
周瑜而今為水軍大都督,執掌江東水軍,權勢驚人……而周瑜和孫策是至交好友,更是連襟。這種情況下,周瑜幫助孫紹,似乎也在常理之中。孫權暗自心驚,他擔心在孫紹逃走的背後,隱藏著更多的內幕。也正因此,孫權開始變得多疑起來,脾氣也隨之變得更加暴虐。
建安十三年三月,是一個美好的季節。
然則在這個月,劉琦戰死,江夏告破,關羽在下雋自盡。
在曹朋的勸說下,許褚沒有割下關羽的首級,而是命人將關羽父子的屍體,送往臨湘劉備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