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就是一個告不告公眾的問題,但無論劉祥怎麼回答,怎麼做,必然都有話說。
如果賽前就宣佈傷情退賽,他們肯定說你應該上跑道試試,如果真的不能跑別人不會苛責那麼多。但如果真這樣,情況肯定不會變,該說的就是逃避。
可如果劉祥上了跑道試了,然後覺得確實不行,退賽,他們肯定又說,知道自己不行上跑道來幹嘛?為什麼不早說?就如同現在。
甚至激烈一點的會說,你為什麼不跳過終點,甚至爬到終點,這樣多代表奧林匹克精神。但如果他真的走過去、蹦過去,肯定又有人說,你裝什麼呢,演得真好。不行了你直接下去得了,博什麼眼球?!
林幕心裡不舒服,有點堵,他沉聲道:“記者朋友們,如果你們看中文的報紙和中文的網際網路,這裡面有很多關於劉祥受傷的報道。
我們沒有刻意隱瞞什麼,受傷需要隱瞞嗎?從5月份傷情發作以後,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這種情況。我們出於安全的原因,所以在紐約時讓他退出比賽。但沒人去在意。
回到燕京以後經過恰當的治療,不到2個月,劉祥進行了系統的恢復性訓練,他的狀況也越來越好。因此決定繼續參加奧運會。
但上週六卻是又出現了問題,醫生治療的時候建議要徹底修養一段時間。但保守治療加上一些臨時措施下來,運動員本人也沒到不能跑的地步。預賽中,劉祥不就是克服了困難又跑了一場?
我們和運動員本人,都希望能儘可能的完成比賽,成績如何那是比下來以後的事,不懼怕挑戰是我們本身的信念。
最終傷情反覆,嚴重到無法完成比賽,出於運動員身體考慮,我們做出了臨時退賽的決定。運動員是人,同樣也是國家培養的一份資源,我們不能因為一場比賽就把他毀了……”
“林指導,那你的意思,是隊裡的決定,您本人也是贊同這樣?支援運動員退賽,不顧慮大眾情感嗎?當時的體育場內,也包括全國各地的觀眾都是一片沉默。您能想象到那一刻全國人民的失望嗎?”
又是一位記者,而且是華夏記者。林幕聽著他的提問就知道,又是一個只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這位記者,誰也無法代表全國人民,你也不能。”
林幕沒有顧忌記者的面子,緩緩開口道,:“首先,我們要了解一點,田徑跟很多專案不一樣,田徑沒有那麼多商業化的比賽,也沒有那麼多觀眾,尤其在國內。
在之前,哪怕是體育場只有寥寥幾人,田徑無人問津的時候,我們這些田徑人仍然在埋頭努力,我們始終發展田徑,展示田徑力量的心從來沒變過。
這些年因為華夏的田徑發展的不錯,我們也有了少部分華夏觀眾的關注。所以,我們每一位田徑運動員都不會放棄任何一次比賽的機會。
奧運會是最大的、也幾乎是唯一的能夠讓所有大眾認識田徑運動、和運動員的途徑,而且這還是我們燕京的奧運會。
這可以說是所有運動員的夢想,四年才能有實現一次夢想的機會,特別是對於受眾不大的田徑來說。哪個運動員因為客觀因素不能參加比賽後,心裡願意?
如果不是實在無法比賽,我想任何一名運動員都是咬牙去參加。一名運動員的巔峰期才幾年?又能參加幾次奧運會?他就這樣因為傷病失去了這樣的一次機會,不論對誰,這都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
失望嗎?也許!
但也請理解運動員心裡的苦,我們不需要安慰,只希望,所有有著華夏情節的華夏人,能有一份理解和寬容。
所有運動員都有在低谷的時候,劉祥因為傷病退賽了,或許下一次還會有誰。也或許重新復出以後狀態不佳,成績不好,都有可能。
我們需要去質疑他嗎?難道不該是在他低谷的時候,去幫助他讓他重新走出來?
因為我們都是華夏人,我們有我們的情懷和理想、信念。我們不是應該讓所有華夏運動員放下傷痛,繼續努力,努力的跑得更快?為祖國爭得更多的榮譽?
賽場之下所有事你們都可以批判,甚至詆譭。但在賽場上,在運動本身上,我更希望所有人能用包容和寬容,支援和關愛來讓運動員們繼續在跑道上跑下去。
這不是因為他是一名優秀運動員,不是因為他是明星也不是因為所謂的體育大腕。只因為他胸前印著五星紅旗,只是因為他是華夏人。
在訓練場中刻苦訓練時,在登上賽場準備出發時,能讓每一次運動員們都相信,只要他肯付出全力,他的背後始終有著億萬華夏人,在支援他,給他信念,給他力量。
讓每一位代表華夏的速度,都能為華夏田徑事業發光、發力,為祖國的體育強國夢奮力拼搏,砥礪前行。為我們5000年文明的華夏大國傳承一份榮耀,拼出一份精神……”
又是幾個記者提問後,釋出會結束。
當散場以後,整個釋出會的資訊以風一般的速度迅速的向外擴散。
林幕的發言和回答問,也一時間成為了各方討論的焦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