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尼克斯所說的節目,是國王誕辰日受到萬眾矚目的“大斗獸場決鬥大賽”。
**
世上所有國家,所有民族,“觀看他人拿起武器戰鬥到死”是人類自先民時代就已經鐫刻在基因中的保留節目。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人大打出手,無論原因,無論結果,必然都會引起大批群眾的圍觀
唐人如此,維京人如此。
羅馬人也是如此。
高高樹立在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大斗獸場”一年只開放2次,分別是位於春季的火神節,與位於秋季的國王壽辰。
每一次開放都將引起萬人空巷。
角鬥場中決鬥的武士將會成為羅馬公民口耳相傳的英雄,並且在隨後六個月內成為所有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對於一名武士來說,這可比苦哈哈的當兵作戰要容易的多。
數萬士兵走上戰場,誰也不知道當戰爭結束之後還能回來幾個。這些倖存者中,又有幾個能夠被領主貴族記住,成功加官進爵。
另一邊,如果走進角鬥場。無論生存與否,自己的命運至少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能夠從一輪又一輪的血腥搏殺中成功存活,他們將快速的收穫名利,甚至有可能在短短10天之內獲得超過貴族領主的地位。
這就是角鬥的魅力。
千年之前的羅馬共和國時代,當奴隸制還沒有被廢除的時候,下場搏殺的都是角鬥士領主們為了各種活動專門培訓出的角鬥士。
然而千年之後,貴族們發現他們並不需要強迫這群亡命之徒進入角鬥場為他們賣命。
伴隨王國的擴充套件與文明的日益行省,追名逐利者越來越多。
不止身份自由的羅馬公民,貴族,領主,甚至皇室宗親都試圖進入角鬥場,享受長劍洞穿對手身軀後,數萬觀眾一起發出的歡呼之聲。
最為出名的莫過於死在決鬥場上的羅馬帝王“卡里古拉”。
在這片由黃沙覆蓋的場地中,公民可以隨意屠殺貴族,甚至一名奴隸都有可能將王族斬於刀下。
無論是觀眾,亦或者貴族,下場搏殺的角鬥士,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項活動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即便每一輪角鬥活動都會殺得血流成河,依舊會有人趨之若鶩。
相比於無聊的貴族宴會,觀看角鬥節目必然更加符合古勞爾與薩特的品味。穿戴整齊後享用一頓豐盛早餐,起床後混亂的大腦已經從清早混亂的狀態中得到平復。
再次坐上馬車衝進城市擁擠的街道,在羅馬公民的推搡與歡慶中,雲雀商會的幾名貴客終於來到了文明天下的大斗獸場。
ad395年,東西羅馬分家。東羅馬帝國在定都君士坦丁堡後,開國帝王“伊薩克一世”仿照古羅馬城中的大斗獸場,在城市中央建造了一座一模一樣,相同比例的建築。
舉例市中心數百米的距離,大斗獸場的輪廓已經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這是一座高度接近7層,可容納一萬2千人同時入場的環形場地。
大斗獸場的外圍牆壁上雕刻著歷任冠軍的大理石雕像,雕像的腳下立有石碑,石碑上記錄這每一尊雕像在這座角鬥場內取得的成就,他們殺掉了多少敵人,獲得何等豐厚的獎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