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朝奉頗為慎重的從懷中取出一對白絲手套戴在手上,隨後輕輕的端起這枚玉印。他首先拿到鼻子附近聞了聞。
一聞之下,他臉色大變!
隨後一段頗為漫長的時間中,老朝奉將渾濁的老眼貼到玉印的外壁上自習觀察其中每一條紋路。
(根據商號中股東們的傳言,我出雲商社的大櫃“青雲真人”曾經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潛入皇宮中探查過此寶!)
2000年前,楚人“卞和”在荊山“抱玉巖”中得一璞玉。他獻寶於楚厲王,厲王的封臣認為這不過是一塊破石頭,命人以欺君之罪砍去他的左腳。等到厲王駕崩,武王上位,卞和再次獻玉,武王的封臣得出同樣的結論,遂砍去他的右腳。
又過了很多年。武王駕崩,文王上位。卞和抱玉而泣,三日不停。眼淚乾了流出鮮血。文王派遣大臣詢問,卞和回答:“我並不是因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傷,而是因為天地至寶無人識別而悲傷。”文王左思右想,決定親自開石。
這塊被卞和懷抱一生的石頭中隱藏著的,就是後世聞名於天下的“和氏璧”。
這個被記錄在《韓非子·何氏》的故事唐國之內人盡皆知。但是對於洛掌櫃這種辨識了一輩子珍寶的人來說,他們會思考更多字面之下的問題。
比如出雲商社的“大櫃”青雲真人。他就對傳國玉璽,就有著和常人完全不同的理解。
他的理解,在於“敬畏”二字。
青雲真人的商號遍佈整個絲綢之路。他門下商號,朝奉無數。所有的掌櫃更是從1億唐人中選出來的精英。
然而就算是他手下最為得力的掌櫃,跟唐王李適宮裡那幾位能夠辨識仙寶與仙藥的修仙朝奉相比.....根本上不得檯面。
尋常百姓再富有,也不過是“百姓”而已。
他們根本無法與皇家抗衡。
一千二百年前,楚國也是戰國七雄之一。楚國國君身邊的謀士必然不會是吃閒飯的昏庸之輩。既然兩位國君身邊的鑑寶朝奉全部聲稱這塊石頭並非玉石,那麼隱藏著“和氏璧”的石頭極有可能.....根本就不是“玉石”!
“和氏璧”也絕非是一塊通俗意義上的“玉”。
青雲真人猜測,這顆石頭極有可能是一塊和“外神”一樣,從九霄天外墜落到九州大地上的“天外飛星”。
為什麼他認為現任皇帝唐德宗案上的傳國玉璽是個仿品?正是因為他在潛入王宮後,發現李適案臺上的那塊傳國玉璽就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羊脂美玉。
如果當年隱藏在卞和懷中的璞玉的就是這麼一塊東西,甭說兩位楚王麾下的鑑寶朝奉,就算大街上尋常一名當鋪掌櫃都能看得出其中的價值。
但是現在....
洛掌櫃用了短短三分鐘就可以拍案斷定,他手中這枚玉印絕不是市面上任何一種“玉石”雕琢而成。
原因很簡單。
這枚玉印實在是太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