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金蘋果,方澈的電影還是可以在米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發行。
“沒關係,我們能抓住其他國家的市場,就可以了。”
在文化上,華夏和米國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要爭奪在文化輸出上的話語權,對方是否同意並不重要。
其他國家的市場,很重要。
聽到方澈的話,陳宇搖了搖頭:“沒你想象的那麼簡單,這一次失去的不僅僅是市場,還有你在北美的不敗神話。”
“嗯?”方澈這段時間一直忙著過日子,所以沒仔細看這些東西。
陳宇遞過來一份檔案:“看吧,這是從紅海上映之後,關於你的在米國的熱搜話題。”
方澈拿過來一看。
好傢伙,果然人不在米國江湖,但是不妨礙人家扔臭雞蛋啊。
“紅海行動徹底暴露了方澈乃至華夏影視作品的缺點。”
“楚門之後,方澈的新徵程徹底失敗。”
……
“你現在也可以上網看看,還有呢。”說著陳宇開啟了電腦。
方澈在米國的社交賬號上搜尋自己的名字,下面確實有不少討論。
“紅海行動一般啦,最好的還是那首歌。”
“我覺得如果沒有那首歌的話,紅海行動可能不會在世界上這麼火。”
“我確實很喜歡方澈,但是這部片子的質量確實也就是好萊塢常見的水平了。”
當然還有一些大v的文章。
“方澈沒有能力駕馭大場面電影,這是技術上的原因,毫無疑問,我們不否認方澈講故事的能力,從任何層面上來說,他都是一個優秀的導演,但是也需要清楚,方澈所在的華夏,還有方澈所購買的金蘋果公司,都是沒有一流特效實力的。”
“紅海行動此類的戰爭片,用到的特效還很少,但已經讓這部電影在北美受挫,不難想象,如果方澈去拍攝特效大片的話,其後果可能會更慘。”
“方澈距離好萊塢,其實還很遠。”
得,網路上的口徑很一致。
意思就是方澈講故事沒問題,所以用《楚門的世界》等電影可以出奇制勝,但是拍大片,還是不行。
你看,紅海行動這不就露怯了?
典型的偷換概念。
《紅海行動》在北美雖然不火,但是在質量上其實是達到了標準的好萊塢水平的,之所以不火,恐怕意識形態層面的影響更大。
但是現在米國的輿論上卻把“紅海行動不火”=“方澈拍的大片不火”,再加上“好萊塢在特效上一騎絕塵”這個背景,直接就把方澈拍特效大片的能力給否了。
“方澈,不是不敗的。”
“頭腦上的優秀掩飾不了技術上的缺陷。”
這波娛樂,半真半假,就連網友們都很接受,甚至華夏網友都能接受。
“確實嘛,我們的特效水平差不少呢。”
但實際上,這波輿論,等於給方澈後來所有的特效大片都裝上了一層濾鏡。
只要方澈這邊上特效大片,大家都會不自覺地響起紅海北美失利的事情,進而預設,方澈拍的特效大片可能不太行。
方澈眉頭微皺:“這有人在帶節奏嗎?”
北美那邊網路上的言論其實很整齊劃一啊。
陳宇沉默了一下,然後點點頭:“有,周奇和貝爾特打過電話,大概查到了一些。”
“誰?六大影業公司其中的一個?”方澈感覺應該是。
陳宇搖了搖頭:“不,是六大公司的每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