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也認真地聽了起來。
語言有國界,但是情緒是共通的。
“聰明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是否遺失了心愛的禮物,在風中尋找,從清晨到日暮……”
憐南的書本,甚至憐南的寵物,都是她丟失的禮物。
“我親愛的小孩為什麼你不讓我看清楚……”
觀眾們聽的很入神。
一字一句,對應到憐南身上,讓觀眾們無比地揪心。
那溫暖的歌聲,席捲進每一個人的心裡。
終於,這首歌唱完了。
“親愛的小孩快快擦乾你的淚珠我願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有人聽完之後才發現自己眼角居然有淚水。
其實很多人,都在孩童的時候經歷過某一種孤獨。
比如沒有朋友和自己玩的那個下午啦。比如被爸媽誤會的那一天,自己躲在被窩裡哭啦。
所以當一個人可以在你耳邊輕輕唱起:“我願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的時候”,那種溫暖是久久不能散去的。
“這個歌真好聽。”有寒國的觀眾在喃喃自語。
華夏的朋友則更加直接:“又特麼給我聽哭了,哎!”
櫻花的觀眾其實對電視裡的內容感受更深,因為那就是在他們地界上發生的事情。
按說一個華夏人拍了這樣的一個電視劇。
他們應該排斥,
但是此時此刻卻排斥不起來。
因為這部劇的主題,是對孩子的關愛啊。
“這樣的人,我真的討厭不起來呢!”很多母親坐在電視機前說道。
而在電視劇播出之後,網路上直接炸鍋了。
在華夏,網友們對方澈的聲討那是轟轟烈烈。
“我感覺方澈要講的絕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如何為人父母的問題。”
“媽媽,到底是一個稱呼,還是一種身份,還是一種責任?”
“劇裡憐南的媽媽明明生了她,但是卻不能擔負起這種責任,而鈴原本身是個孤兒,卻被激發了母愛的天性,哎!”
“生了孩子,你就要對他好的啊!”
“哎,為人父母,真的見不得這種場景,好在後面慢慢溫暖起來了。”
當然了,也有人會說都是孩子,我憑什麼讓著他啊。
其實吧。
人這一輩子啊,就像是蹺蹺板。
小的時候,你在這頭,爸媽在那頭。
爸媽的力量大,可以把你翹的高高的,可以讓你飛上飛下,因為這個時候你的感受比他們的感受或許會重要一些。
倒不是溺愛,只是因為你還小啊,很多事情還不懂得,很多痛苦還沒有嘗過,你還沒有長大。
長大以後,你還在這頭,爸媽在那頭。
但是這一次,是你變得強壯,而他們虛弱了。
主宰這個蹺蹺板起伏的人變成了你。
你可以任性的上躥下跳,讓他們跟著你不停顛簸。
你也可以穩一些再穩一些,讓他們可以舒服地坐在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