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世請纓,整個戲曲是很長的,講述的是北宋時期,西羌作亂,元帥楊廣邊關被困,孟強突圍回朝搬兵,兵部主和,楊府主戰。
107歲高齡的佘太君帶領8個兒媳、兩個閨女和孫媳穆桂英等十二人及重孫滿堂,五代人上殿請纓,奔赴疆場,最終平定西羌,得勝還朝的故事。
電視機前的豫州人笑了。
尤其是些上了年紀的人。
“五世請纓啊,不知道唱哪段。”
絡上,不少年輕人為了看明白這個節目,特意抓緊時間查了下,瞭解了這個戲曲的大致內容。
好在楊家將的故事,大家都熟悉。
很快就明白了大致情節。
但是也有人表示擔心:“從沒聽過豫劇,感覺聽不下去。”
這個時候,舞臺上,那位叫汪鳳琴的名家已經上臺,她身著戲服,手持柺杖,正是大家印象的佘太君。
而她身後,也跟著隊身著戲服的女子。
個個伴舞從舞臺兩側魚貫而出,手裡舉著大紅燈籠,圍成圈。
舞臺上儼然已變成了紅色的海洋。
煞是喜慶。
無論是臺下的票友,還是電視機前的戲曲愛好者,看到這場面,當時就懂了:“我知道了,這是家人歡天喜地那段。”
“對對對,應該是這段,這段好得很,喜慶呢!”
對於戲曲發燒友來說,在電視上看到自己喜歡的戲曲那是很快樂的。
年輕人們也做好了準備了。
欣賞下這個豫劇選段。
舞臺上,鑼鼓聲已經響起,很是歡快。
“家人,歡天喜地——咦呀~”這是伴奏聲出來的。
是好幾個人的聲音。
類似於合唱,所以聲音不高。
電腦前,有的年輕人以手撫額:“嗯,我果然還是欣賞不來的。”
而就在這時,佘太君在大家的攙扶下走上前臺:“家人,歡天喜地,把我來請!”
好傢伙,名家開口,就知有沒有。
什麼叫藝術?
藝術就是你不是行家,也能把你鎮住!
汪鳳琴老師的聲音太脆了,太亮了!
敲冰戛玉!
豫劇的特點本是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
簡單地說,就是你聽得清清楚楚,聽完之後還覺得心裡痛快。
電腦前那剛才還說欣賞不來戲曲的人眼睛亮了。
“這得是高音了吧這個?”
更別提電視機前的老年人。
“汪鳳琴,還是那個味道!”
舞臺上,汪老師的表演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