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這……登峰那邊是不是太著急了?”
“臥槽,我從來沒見過方澈演電影,第一次演就是武打片,然後還撞上了池榮星?”
“武打片和武打片相撞,票房是一方面,誰打的好看又是一方面啊。”
“這……”
有些人的話沒有說出來。
你這不是給池榮星送經驗嗎?
聚星那邊,池榮星看到這個資訊,先是條件反射的心裡一緊。
說實話,被打怕了。
但是心裡一緊之後,立刻就是疑惑,緊接著笑出聲來。
“急功近利,這是年輕人的通病。”
武打動作片是他最後的領地。
登峰居然主動向這塊領地發起了進攻?
池榮星站起身來,氣勢瞬間漲了起來。
“這一次,聚星要踩著你們的屍體活起來!”
隨機池榮星給公司下出命令去:“所有的資源,全都砸在《武王》的宣傳上!”
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然後絕處逢生。
池榮星把一切都想好了。
因為武打這一塊,他沒輸過。
登峰那邊,方澈也很興奮。
他沒有想到,池榮星居然也在暑期檔有一部武打動作電影上映。
沒錯,武打動作片的主要看點,確實是誰打的更好看,劇情的需要相對較少。
武打動作也確實是經驗的累積。
這一方面池榮星很強。
但是不好意思。
《一個人的武林》在拍攝的過程中是有角色藥水的。
而這部電影中的武術動作指導,幾乎匯聚了當時最頂級的那一批人。
這些人幾十年的經驗,基本上都匯聚到這樣一部“告別之作”裡面了。
是的,《一個人的武林》這部電影在拍攝之時一眾主演就都明白了,這是一部告別之作。
因為武打動作片幾乎已經沒有市場。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一個人的武林》之後,國內只出現過一部亮眼的動作片。
那就是廖凡主演的《師父》。
劇本紮實,演員到位,動作雖然走的是另外一個流派,但是快準狠。
上映之後一片好評,豆瓣8.2分,甚至上映5年之後的2021年還被人津津樂道。
但是,這部電影當時的票房是5478萬。
隨著科技的發展,武打動作片的處境很尷尬。
劇情上相對薄弱,最大的賣點是動作。
但是特效電影的出現,對動作電影產生了極大的衝擊。
以前是拳對拳,現在是衝擊波對沖擊波,哪個更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