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方澈黑了,瘦了,還留著半寸。
啥情況啊?
“是哦,剛才光顧著比賽了,都忘了這事了,這是啥情況啊?”
“我還想吐槽來著,方澈這個造型有點土哦。”
“哈哈哈,哪土了,挺精神的,看上去更爺們了。”
周奇的“娛樂圈奇聞”帳號回覆道:“可靠訊息,方澈應該是參演了某一部電視劇,為了人物造型,才這樣的。”
臥槽!
這一回不是樂壇的人震驚了。
是影視圈的人頂不住了?
“啥?方澈當導演就算了,還要當演員?”
“他以前不是也演過《城市的邊緣》嗎?”
“那是網劇,上星的劇和電影是另外一回事。”
“對啊,前面那個《一個人的武林》他不就參演了嗎?”
大家想起來了,方澈前面還宣佈了參演《一個人的武林》呢。
“我靠!”
影視圈的人頂不住了。
這是要來禍害影視圈了?
而另一邊,剛剛送走觀眾,走到後臺的方澈。
腦海中響起了兩道聲音。
“歌曲《給所有聽過我聲音的人》契合度已確定:92。”
“獎勵:《2011:太空漫遊》拍攝技術總結一套,《阿凡達》拍攝日記一套。”
方澈:“???”
不是劇本,是技術總結?
拍攝技術總結?
突然,方澈瞳孔一震。
他腦海裡不由得浮現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在地球上,經常有人問。
那就是:華夏的電影特效和好萊塢還差多少年。
很奇怪,在所謂的硬體上,華夏其實已經不算差了,因為很多好萊塢電影的特效是在華夏做的。
那麼到底為什麼國內的電影電視劇看上去特效像是五毛的呢?
不捨得花錢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人的技術。
說白了,電影特效是一個“技術+天才設計”的工作。
你只有硬體,人的思維達不到,照樣不行。
一念及此,再看看腦海中的兩份技術總結。
方澈愣住了。
這是寶藏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