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些基因藥液臨床試驗全部完成後,李浩要回主世界一趟,帶基因藥液回去給父母和妹妹。
如果能在這之前登基稱帝,穩定天下,那再好不過了。要是回到主世界的時候,這邊趙佶的舊臣突然發動一些官場上或者軍事上的反擊,自己不在這裡,手下未必能協調得很好。而且自己不在這裡的時候,手下難以借用外星科技,既法呼叫飛船,又沒有指揮機器人的最高許可權。
李浩又問道:“第二批地方主要調動的地方官員上任了嗎?”
蕭中直大拇指按了按兩撇老鼠須,道:“第二批任免命令已發出一段時間,不過除了京東西路這些很近的地方,其他他的官員們正趕僕上任的路上。第一批官員已經全部到任一段時間。福建、江南、淮南、兩浙、廣南等地已在我們掌控之中。”
目前大宋共有二十三個路,宋朝的路級行政區域相當於後世的省級。可以說二十三個省,有九個省已經控制了,還有十四個。
曲武收集到訊息,李浩打算至少控制三分之二以上的省份,才會逼趙佶禪讓帝位。既然趙佶的舊臣有發動的跡象,那先行登基也是一個辦法。
這個時代資訊傳播手段落後,朝廷中樞和地方官員資訊往來很慢。他們如想起兵勤王“清君側”,還需多的時間來溝通協調。如果趙佶突然提出禪讓,會全盤打亂他們的計劃。
李浩沉吟了一下,覺得還是要先下手為強,總比坐等趙佶舊臣發動的好。畢竟那個群體官員數量很大,如果蓄謀久了突然發動,自己就太被動了。
他斷然道:“好吧,那就將安排禪讓登基提上日程。趁現在人齊,今天就再商議一下登基前的準備吧。”
姜五郎首先提出軍事上的建議:“前線暫停推進,據城而守。只需留一個營的軍隊留在前線,分兵兩處,留下兩輛貨運飛車,就不怕金兵反撲了。在城頭架起機槍,留有足夠的子就行了。”
劉中庭也道:“金兵的優勢在於騎兵,攻城不是他們的長項,有十幾挺機槍,配合士兵們的自動步槍,金兵如果敢攻城,也是來多少死多少。副團長的安排已可確保萬一失。”
姜五郎接著道:“餘下一個營調回汴京,調回來後,加上原來留在汴京士兵,一共有兩個營和一個警衛連,足以保證團長順利登基了。”
禁軍三衙,李晉中已經徹底掌控了殿前司。李家軍兩個副連長上任也有一段時間,一直在扶植信,配合機器人趙佶的旨意,對侍衛親軍馬軍司、步軍司中下層軍官進行不少的替換。
到目前為止,他們雖然還沒完全地掌控這兩支禁軍,但也可以抽出不少信得過的可用之兵。
樞密院原樞密使已被調到其他部門,現在的樞密使是一個投靠了蕭中直的官員。但樞密院的印信虎符仍被李家軍警衛連保管著。
現在的樞密院沒有李家軍的首肯,調動不了一兵一卒。
商議定了禪讓帝位期軍事調動,並議定了一些重要的事項,才散了這次會議。
李浩從紫宸殿裡出來,他沒坐宋徽宗的龍輿,在宮女太監的簇擁下往後宮走去,一路上想著如何安排禪讓的事。
自從上次導演了天兵降臨那一幕之後,李浩覺得利用民間的迷信,會減輕很大的阻力。這次他決定再一次當導演,再次編譯一部大片。
這也是最後一次使用這種手段,這畢竟並非正途。而且這次之後,等朝政穩定下來,也不需要用到這種手段了。
李浩回到延福宮,就聽到小菊嘰嘰喳喳的聲音。也就是最近一兩天,李浩才將梅蘭竹菊四婢接到皇宮裡。現在皇宮裡的秩序大體上已恢復正常,丁福已將後宮的人事梳理了一次。趙佶和他妃嬪身邊的貼身的太監宮女,留在了他們身邊服侍。
其他後宮裡太監和宮女職位大體上保持不變,視其表現再升遷或降職。內宮各部門逐漸恢復正常運作,但進出皇宮依然有嚴格的限制,出宮都要申請,如非必要,是不批准的。
而且每次出宮都是幾人一起,不準單獨分開,辦完事不準停留。幾個人互相監督,回宮後還要單獨接受問話。
在最近皇宮秩序理順之後,李浩才將四婢接過來。原先宮內太亂了,對李浩懷恨在心的人恐怕有很多,警衛連人手又稍嫌不足,未必能照顧到四婢的安全,所以拖到現在才接她們過來。
鐵皮開飛車接她們來到汴京皇宮,她們才知道少爺已經佔領了皇宮,以後大約要登基稱帝了。這變化真令她們始料不及。
少爺要當皇帝了!一整天,她們都還未能完全消化這個訊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