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
那個肥胖不已,不用笑都看不見眼睛,走起路來慢悠悠的好似七老八十的太子爺。
如今,變得就是一副能扛起大戟上陣殺敵的樣子。
看著逐漸與自己想象之中逐漸吻合的繼承人,朱棣卻是無聲嘆息。
隨著朝廷在這幾年裡的舉動,大明已經看似在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了。
太子變瘦了。
太孫成熟了。
而他,卻在日復一日的逐漸老邁起來。
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感受。
大凡身為長輩,當家做主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長大成熟,但卻又會深感於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
最近,朱棣開始理解秦皇當年的感受了。
也能明白,始皇帝當年為何要派遣徐福那廝,去往海外蓬萊,尋找所謂的長生仙藥了。
對於始皇帝來說,他或是並不是怕死之人,他可能只是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的事情沒有完成,需要他擁有足夠的壽命,去完成那些堆砌在腦海之中的天下社稷。
此刻,朱棣同樣有這樣的感悟。
大明未來的兩位繼承人,都逐漸附和他的要求。
這本該是高興的事情,但他卻希望自己能擁有更多的時間,將所有的事情都打理好了,讓大明四方再無外敵,天下再無內患。
他覺得,等到那個時候,就是自己躺進被朝廷精心營造好的陵寢之中,再去太祖高皇帝面前,好好的說一說他這一生並未辜負大明!
太子的提議不無道理。
徽州府如今正在施行的種種革新,看似都是在往有利好的方向發展,但是誰也不知道,若是將範圍擴大,會暴露出怎樣的問題來。
從江浙等地,挑選一處,在擴大範圍的同時,也能讓朝廷有足夠的掌控能力,去瞧瞧到時候會出現什麼問題,朝廷也好及時調整對策。
士紳、勳貴、士林、百姓、商賈。
以上這些勢力,都有可能會在革新的過程之中,出現反抗的意志。
看了一眼太子爺。
朱棣忽然轉口道:“道衍自去冬開始,身子骨便一直不太好,讓人去趟東瀛,找到太孫,告訴他。”
太孫自小就喜歡跟在姚廣孝和尚身邊。
這是眾人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皇帝忽然提起姚廣孝的身體,必定是宮中的御醫們又過去看了,大抵判斷和尚沒有多少日子了。
這才要太孫回來一趟。
金純皺起眉:“東瀛那邊如今是個怎樣的情況,我等還不知道,只知此前那邊一直在急調官兵支援,這個時候召太孫回京,是否……”
金純是擔心將皇太孫給召回京師,會影響到東瀛整個戰局的指揮。
朱高熾倒是搖搖頭:“有老二在,還有王景弘這個東海艦隊的總督在東瀛,有沒有朱瞻基都不是問題。他們一直在要求支援,也定然是戰局推行太快,後方沒有更多的人手控制鎮壓地方。若是局勢不利,他們這個時候就該是調集戰船過去,將搜刮到的錢糧運回來了。”
夏元吉覺得太子說的不錯:“東海艦隊有上萬兵馬,新組建的那個陸戰隊,第一批有近兩萬兵馬,這一次杭州府那邊又有兩三萬兵馬支援過去。如今東瀛本島上面,算一算加起來也有五六萬兵馬了,對付東瀛此等彈丸之地,大抵是足夠的。”
“可是我等不明戰事,也未見那邊傳回訊息,就要讓太孫回京嗎?”金純還是堅持著自己的想法,東瀛戰事不能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