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有可能的,2020年12月17日,中國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帶回月球的鑽取和表取樣品,成功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取樣返回任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月球無人自主取樣返回的國家。
去火星跟去月球也是異曲同工的。
美國宇航局只是保守估計,在2031年前後,將火星樣本運回地球。
這樣,就是保守估計,中國運回火星取樣的時間計劃比美國還要早一年。
這讓美國航天界壓力倍增。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美國一直“領先”著對火星的科學探索。
2020年,NASA(美國宇航局)制定了“阿爾忒彌斯計劃”,計劃在2024年讓宇航員重返月球,然後透過月球前往火星。
人們普遍認為,2033年時將美國宇航員送上火星,這等於確定了美國登陸火星的時間。
有報道說,中國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類似飛碟的飛行器,時速是現代火箭的10倍以上。
用這種飛行器去火星,根本不用考慮發射視窗,而且,其飛行時間,用原來的270余天,變為現在的15天!
鄭日強估計,火星計劃就與這種飛行器有關。
只是,這只是小道訊息。大多人也沒有見過這種神奇的飛行器。
先進的飛行器,無疑給本來就狂熱的民間探索團隊打了雞血。
民間跟國有最大的差別就是冒險。一般來說,如果發射成功的機率沒有達到99%,那麼國有科學家就不願擔這個風險,而民間科學家,只要有50%,有時甚至是30%、20%成功的機率,也願意放手一搏。
冒險也好,不顧死活也罷。蓬勃生長的民間太空生力軍,讓官方航天機構倍感壓力。他們沒有章法,天馬行空,無所顧忌,頗有點“亂拳打死老師傅”的味道。不像國家機構,顧慮重重,精益求精,往往錯失良機。
比如,科學家普遍認為,這種高速飛行器不太可能,因為快速飛行會出現音爆的情況。
所謂音爆,是指物體執行速度接近音速時,會有一股強大的阻力,這一現象被俗稱為音障。突破音障時,由於物體本身對空氣的壓縮無法迅速傳播,這些能量傳到人們耳朵裡時,會讓人感受到短暫而極其強烈的爆炸聲,稱為音爆。
但“民科”不是這樣想的,反唇相譏說:光、電,比音速快得多了,你聽見過音爆了嗎?
正統科學家就啞口無言。
有“民科”說:有些事情我們不好理解。比如,我們會想,如果擁有光速的飛行器,一個距離地球100光年的外星球,那他們要100年了?
但他腦洞大開:如果有了可以光速飛行的飛碟,他們到地球上來是不需要時間的,而不是需要100年!
從下面一個事情,可以看得出二者中巨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