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府也是“民主自由”的過了頭,前線計程車兵正在浴血奮戰,法國國內的工人不說加班加點踴躍支前,反而舉行罷工和遊行示威,以表達對裡夫共和國的支援。
法國·軍隊表現的也夠嗆,在摩洛哥,有法軍士兵拒絕向裡夫共和國·軍人開槍,甚至還同裡夫軍民聯歡。
這個世界真瘋狂——
巴斯蒂安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前往摩洛哥,說實話,秦致遠不太看好巴斯蒂安此行的成果。
並不是說巴斯蒂安沒有能力剿滅裡夫共和國,巴斯蒂安也是戎馬半生,可能指揮軍隊打不過德國人,但對付摩洛哥的那些土著還沒問題,畢竟法國人這次也是下了狠心,派往摩洛哥的軍隊包括裝甲部隊和空軍部隊,如果這都不能剿滅裡夫共和國,那巴斯蒂安可以買塊豆腐撞死了。
秦致遠不看好的是法國的殖民地現狀,就算是巴斯蒂安一帆風順的剿滅了裡夫共和國,那也不代表從此就高枕無憂,如果法國政府不改變他們的殖民地政策,那麼遲早還會爆更大規模的叛亂,而且叛亂還會越來越多,讓法軍部隊疲於應付,最後不得不放棄廣大的殖民地。
不過這對蘭芳來說是好事,蘭芳現在需要的是市場,只有法國的殖民體系崩潰,蘭芳才能獲得更廣闊的市場,所以秦致遠不準備提醒法國政府,就算是皮埃爾上臺,秦致遠也不準備提醒。
除非皮埃爾主動向秦致遠求助,那當然也代表著法國將向蘭芳開放他們的殖民地。
秦致遠在科西嘉優哉遊哉的度假的時候,約書亞·喬迪正在推進撒丁共和國的純潔運動。
其實現在的撒丁共和國已經差不多統一了撒丁島,除了南部港口城市卡利亞里還在義大利人的控制中,撒丁島的其他區域都被撒丁共和國控制。
約書亞·喬迪之所以不進攻卡利亞里,是想推遲統一撒丁島的過程,這樣一來,撒丁共和國的未來就無法確定,約書亞·喬迪可以從容清理撒丁共和國內的不穩定因素。
這種時候其實已經不是“人民內部矛盾”,而是上升到“敵我矛盾”的級別上,約書亞·喬迪身為特工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婦人之仁,該打倒的打倒,該清除的清除,要確保撒丁共和國只能出一個聲音。
這樣一來,那些投機分子可就倒了黴。
約書亞·喬迪也並不是要把投機分子全部殺光,剛開始的時候,約書亞·喬迪也是威逼利誘,如果那些投機分子自願離開,約書亞·喬迪不僅不限制,反而會有“程儀”送上,這也算是皆大歡喜。
只有那些貪戀權勢不願意放手的,約書亞·喬迪才會痛下殺手。
其實也沒幾個人,除了約書亞·喬迪之外,撒丁共和國高層共有十一個人,這其中有四個人唯約書亞·喬迪馬是瞻,基本上約書亞·喬迪說什麼就是什麼,再去掉三名中間派,需要清除的一共也就只有三個人。
約書亞·喬迪不手軟,蘭芳特工的效率也足夠高,僅僅是半個月之內,三個人裡一個在切沃出了車禍,一個被義大利人逮捕槍決,最後一個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被暗殺。
所有的黑鍋都扔給了義大利人,撒丁共和國認定,這幾個人都死於義大利人的暗殺行動,約書亞·喬迪出息了三人的葬禮,同時在葬禮上慷慨陳詞,號召所有的撒丁人團結起來,把義大利人從撒丁島上趕出去。
是的,也到了要對義大利人進行最後一戰的時候了。
戰鬥進行的還是有點艱難,墨索里尼不甘心就此失敗,派重兵防禦卡利亞里這個最後據點,撒丁共和國調集近十萬軍隊,把卡利亞里團團包圍,力求在最短時間內把義大利人趕出撒丁島。
等到最後一戰爆的時候,墨索里尼再次找到蘭芳干涉義大利內政的把柄。
撒丁共和國的部隊中有不少炮兵,而且素質極高,甚至比義大利炮兵的素質還要高。
這就很難解釋了,如果是步兵的話還好說,但熟練的炮兵可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培養出來的,撒丁共和國居然有如此優秀的炮兵,這肯定是受到了某些人的援助。
秦致遠不否認,甚至在接受《每日新聞》記者採訪時,秦致遠大言不慚:蘭芳從來沒有干涉過義大利的內政,蘭芳也反對一切形式的戰爭,但同時蘭芳也支援所有人民的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