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蘭芳的工人們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要超過10個小時。
蘭芳確實是規定了八小時工作制,但在實際執行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加班情況。
而且這個加班,並不是工人們被動加班,而是主動加班。
一個積貧積弱的民族一旦有了崛起的機會,民眾會爆發出多大的能量,和平年代的人們根本就無法想象。
秦致遠記得當時間來到21世紀之後,仍然有人懷念剛建國時期,其中最頻繁被提到的一個詞彙就是“精神”。
對的,就是“精神”,人們不懷念那時的生活,不懷念那時的政策,懷念的是剛建國時人們的精神狀態,那種昂揚的、奮發的、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或許到了21世紀,人們的錢越掙越多,日子也越來越好,但人們的精神生活漸漸已經開始空虛,曾經有一段時間,國家提出過要“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實際上看來,對於精神文明的建設明顯是滯後了。
在秦致遠穿越之前,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的惡果已經隱現,各種“韓流、日漫、美劇”的入侵,造成社會上意識形態混亂,信仰缺失,而網路的開放性使得這一切處於半失控狀態。
秦致遠不想這樣,所以《每日新聞》每天都在有意無意的宣傳,宣傳華人五千年的文明史,宣傳華人歷史上輝煌的文化成就,宣傳華人傳統的禮義仁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勇孝悌廉。
目前的蘭芳,還是《每日新聞》一家獨大,《每日新聞》出版的報紙已經覆蓋蘭芳的每一個角落,在這個沒有電腦、電視,甚至連收音機都沒有的年代,受到這樣的潛移默化,起到的作用真的是驚人的。
104廠發生的事只是一個縮影,這樣的事,幾乎發生在蘭芳的每一個角落裡。
當“閩南”號的遭遇傳遍蘭芳之後,幾乎每個蘭芳人都在問自己:我能做什麼?
《每日新聞》給出了最佳答案:做好自己的工作,為建設蘭芳增磚添瓦,就是蘭芳每一個公民能為國家作出的最大貢獻。
如果具體到個人,工人們能做的就是加班。
用加班加點的工作來為蘭芳的建設增磚添瓦。
所以104廠再次延長工作時間,用近乎自虐的方式趕工。
“……只要咱們建好104廠,能夠生產軍用物資,等到下次日本人再挑事的時候,咱們的軍隊就能和日本人開戰,把咱們的面子裡子全都找回來……”寧高飛站在廠房前給工人們鼓勁。
“……從幾十年前,日本人就開始欺負咱們華人,現在,日本人又想欺負咱們蘭芳,咱們絕不答應!”寧高飛振臂高呼。
“對,不答應!”
“絕不答應!”
“建好104廠!”
“幹掉小日本!”
無數個響應的聲音亂糟糟的回應,聲音漸漸匯聚成一個。
“蘭芳萬歲!”
萬歲!
真的是響徹天地。
或許建好一個104廠還不足以讓蘭芳戰勝日本人,但如果十幾個、很多個、無數個104建起來,那就一定能戰勝日本人。
“唐,我有點擔心……”傑弗瑞·迪福拉住挽起袖子躍躍越試的唐正陽。
“咋?”唐正陽乾脆。
“此前,咱們的工人勞動時間已經超過10個小時,而且都是高強度勞動,如果繼續延長工作時間,恐怕工人的身體吃不消,人畢竟是有極限的。”傑弗瑞·迪福直截了當的點明隱患。
“沒事,你看,在場的只有一半工人,另一半肯定是在休息,今天只是試試,如果老寧說的那個法子可行,咱們就是辛苦一點也是值得的!明天讓伙房去趟總指,拉點牛羊肉回來,給工人們加餐,讓衛生隊來個人,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咱們不能打消工人們的積極性,只要能趕工期,值!”唐正陽在關鍵時候還是有主見的。
值!
這個字很神奇,或許我們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會在心裡衡量值不值,但總有些東西,值得我們拋棄固有的成見,全身心投入其中。
“我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定要趕得這麼急呢,按部就班的把基礎打牢不好嗎?”傑弗瑞·迪福確實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