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團”在日軍中的編制僅次於師團,每個旅團由兩個步兵聯隊組成,總人數大概是3500人左右。這個編制是正式編制,如果是戰時,可能會增加一部分民夫,那人數將會超過5000人。
北征軍團中的編制是三三制,一個團的兵力大概為3000人左右。
這麼算起來,在北緯50度附近,蘭芳和日本的兵力大概是二比一。
這種情況顯然引起了日本人的警惕。
實際上就在北征軍團開始對俄羅斯發起進攻之後,日本人就蠢蠢欲動,駐紮在庫頁島日方一側的日軍也有向北發動進攻的跡象,但被日本人的盟友英國人強力制止。
英國人制止日本人是為了懲罰這個不太聽話的小弟,而日本人雖然被迫服從,但也因此對英國人心存怨尤。
看上去,英日同盟已經岌岌可危。
這個所謂的軍事分界線,其實只是一個模糊概念,日本人和俄羅斯人不知道是出於何種目的,都沒有對分界線進行詳細的確定,所以在目前的北緯50°附近,並沒有日俄雙方都認可的界碑,只是按照傳統習慣進行防守。
當俄羅斯人的接力棒傳到蘭芳手裡,蘭芳更不會主動和日本人劃界。
庫頁島本來就是華人的領土,俄羅斯人沒有資格把庫頁島割讓給任何一方。
蘭芳從一開始就擺出了不承認《朴茨茅斯合約》的架勢,而看上去,現在已經佔領庫頁島一部分的日本人也沒有滿足的意思。
於是蘭芳人和日本人在北緯50°附近劍拔弩張,氣氛越來越緊張。
北征軍團中英、美、法軍事觀察團對此態度曖昧,甚至就連日本人的盟友英國人也對此不置可否。
想想就能明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人和法國人聯手挫敗了德國人的挑戰,但當英國人回過頭來,卻發現不聲不響的日本人已經近似壟斷了民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這讓英國人如何能嚥下這口氣。
日本人也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引發眾怒,於是在蘭芳攻擊西伯利亞的時候,日本人保持了極大的剋制,沒有繼續挑戰英、法、美的耐心底線。
但涉及到領土糾紛,日本人無路可退,蘭芳也不會退宿。
好吧,未來的紛爭已經初現苗頭。
而陳康健此行,就是為了未來的戰爭做好先期準備。
“最近一段時間,日本人有增兵的跡象,他們的軍營每天出入的車輛很多,不僅是人手,也有囤積物資的跡象。”62團團長曲飛翔在陳康健身邊報告。
“昨天一艘日本人的魚雷艇到咱們的水域晃了一圈,在咱們發出警告之後,日本人的魚雷艇快速撤走,這種情況之前也發生過。”63團團長何飛舟跟著報告。
曲飛翔和何飛舟都是外籍軍團的老資格,他們手下的部隊有一半都是外籍軍團的老兵,剩下的有一部分是僱傭的安南人,也有一部分是德國人。
打俄羅斯,德國人不用動員的,積極性非常高。
正在觀察的陳康健放下手中的望遠鏡,摩挲著下巴看著遠處的日軍軍營默不作聲。
在目前的庫頁島上,幾乎沒有多少人類開發的痕跡,日本人那一側還好點,總算是有些日本移民,蘭芳這一側,以前的俄羅斯人都已經撤走,蘭芳組織的移民還無法覆蓋這裡,因此現在簡直就是無人區。
而日本和以前的俄羅斯人以及現在的蘭芳人都沒有修築永固工事一類的東西,或許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這裡只是個臨時分界線,沒必要做那些無用功。
“司令員,打吧,日本人沒什麼了不起,他們的裝備極其有限,機槍和火炮都裝備的很少,咱們一個營的火力密度就差不多能頂他們一個聯隊,咱們只要出動一個團,就能把日本人趕出庫頁島。”曲飛翔比較激進。
歐洲歸來的蘭芳軍隊從裝備水平上說,和亞洲軍隊已經不是同一個檔次,甚至包括號稱目前“亞洲最強”的日本,部隊的火力密度比起蘭芳也大大不如。
但蘭芳也有不利因素,那就是蘭芳目前的物資供應嚴重依賴外部資源,自己國家的造血機制不足,這讓蘭芳的軍隊沒有持續作戰能力,一旦現有的物資消耗完畢,海上的運輸路線再被日本人封鎖,蘭芳軍隊就算是一人配備一挺機槍也沒用。
所以陳康健的表現非常謹慎:“不著急,日本人想佔著就讓他們佔,現在還不是開戰的時候,最起碼要等五年以後再說。”
五年,這個時限是有說法的。
在另一個時空中,秦致遠對於“五年計劃”已經達到耳熟能詳的程度,對於“五年計劃”的意義和作用也理解深刻,那麼在這個時空,秦致遠自然是要複製“五年計劃”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