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天津港,又是一個上午。
這一天的天津碼頭格外熱鬧,很多人早早的就在這裡聚集,不僅有手持鮮花的女青年,也有一身正裝的官員。
官員代表為首一人正是之前的民國駐法公使胡惟德,在陸徵祥前往法國擔任駐法大使之後,胡惟德返回民國,就任北洋政府外交部長。
碼頭上雖然看似花團錦簇張燈結綵,但人們的臉上是在殊無喜意,很多人都會時不時的下意識抬頭,用複雜的目光瞄一眼頭上的橫幅。
碼頭上拉著巨幅橫幅,紅底黑字煞是顯眼:熱情慶祝民國和蘭芳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熱烈歡迎蘭芳駐民國代表團抵港!
此時的民國,經歷了去年的“大起底”,又經歷過之後《每日新聞》的“洗地”,對外籍軍團已經不陌生,很多人都知道,外籍軍團就是蘭芳。
說實話,每次只要抬頭看到橫幅上的大字,碼頭上的人都會感覺既荒謬又無奈。
就在三個月之前,外籍軍團的第一支部隊滿懷迴歸祖國的喜悅抵達天津港,當時迎接他們的是劈頭蓋臉的辱罵以及震驚全世界的“天津碼頭事件”。
而現在,這支部隊再次即將抵達天津港,雖然還是那幫人,但他們已經不再屬於民國,而是屬於千里之外的蘭芳。
而曾經對外籍軍團飽含敵意的民國眾人,卻要因為“友好邦交”前來歡迎他們在三個月前用萬眾一聲的“滾出去”趕走的曾經的敵人。
這真是諷刺。
和如死寂一般沉默的華人相比,在碼頭一角,卻彙集著一群洋人,他們正在肆無忌憚的談笑,不時向華人這邊投來諷刺嘲笑的目光。
雖然距離並不近,很多人也聽不懂洋人們使用的語言,但並不妨礙他們理解洋人的意思:看哪,就是這群所謂的“愛國者”,三個月前他們趕走了自己國家最強大的部隊,現在卻要用另一種方式歡迎他們回來……
好笑嗎?
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遺憾嗎?
用遺憾已經不足以形容……
上午十點,四艘嶄新的驅逐艦護送著一艘郵輪緩緩靠岸。
在那些驅逐艦的側舷,都用漢語清晰地寫著編號,分別是001、010、011、021.
而那艘郵輪,側舷上也用漢語寫著船名:泗水號。
看到這些漢字,碼頭上的眾人由不得一陣恍惚:這……這難道就是蘭芳的艦隊?
曾經,這支艦隊也屬於民國。
曾經,這支艦隊也會堅定地保護民國的利益。
曾經,這支艦隊完全可以使民國脫離“有海無防”的尷尬處境。
但現在,所有的幻想都已經成為虛妄,那支艦隊上方飄揚的國旗證明了那些艦隊並不屬於民國,而是屬於蘭芳。
對於蘭芳的國旗,在場的所有人都不陌生。
就在半個月前,當民國和蘭芳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訊息傳出後,《每日新聞》用整整五個版面介紹了蘭芳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蘭芳的國旗。
蘭芳的國旗很簡單,藍、綠、黃三色平均分佈於國旗上,構成了國旗的基本要素。
藍綠兩色代表著傳統意義上的“藍天碧水”,所以藍色在上方,綠色在下方,而中間的黃色代表了人,這是華人傳統理念的貫徹,黃色代表著尊貴。
蘭芳的國旗,也象徵著在蘭芳這個國家,“天、地、人”這三者能達到高度的和諧統一。
好吧,這看上去至少比民國的五色旗要簡單不少。
艦隊靠岸後,一旁的軍樂團馬上奏響民國和蘭芳的國歌,用來歡迎蘭芳代表團登岸。
&nass》,只在歌詞上進行了一些調整,把和“彌撒”有關的字樣全部改成“蘭芳”,這樣一來,原本的一首聖歌馬上就搖身一變,變成一首威武雄壯的國歌。
&nass》這首歌的歌名也正式更名為《蘭芳》。
這其實是碼頭上的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啊,蘭芳》。
&nass》時的反應一樣,《蘭芳》這首曲子馬上就用雄渾有力的旋律征服了所有人的耳朵,特別是在軍樂團奏響民國國歌,雙方有了對比之後。
怎麼說呢,民國雖然到現在已經成立了七年,但實際上,民國現在已經沒有了國歌,至少沒有一個統一概念上的國歌。
民國初立的時候,採用的是沈恩孕作詞,沈彭年作曲的《民國國歌》,但在袁項城執政時期,國歌換成了《中華雄踞天地間》,然後當袁項城的“洪憲王朝”覆滅之後,民國就再也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國歌,以至於現在只能又奏響第一個版本的《民國國歌》,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這原本可以當成是一則笑談來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