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目前還是全世界塊頭最大的那一個,但英國人也有苦衷,英國人更加熱衷於維護世界秩序。更何況透過世界大戰期間英日兩國在華利益的對比,英國人感覺他們現在已經落於下風,眼看日本就要在全球最大的市場一家獨大,英國人也想做點什麼。
至此,日本人才發現,他們在世界範圍已經孤立無援。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冷眼旁觀的秦致遠。
恨之入骨?
這不足以形容日本人對秦致遠的恨意。
但同時也不足以形容秦致遠對日本人的恨意。
到11月底,“西班牙大流感”的疫情達到高潮,日本國內每天有近萬人死於“西班牙大流感”,而且還多是年輕人,這讓日本的恐懼達到極點。
12月初,一直在謀求和科西嘉達成協議的牧野伸顯伯爵不再拖延,以日本退出山東、放棄在山東地區所有權益為條件,換取科西嘉當地政府同意在日本設廠生產青黴素。
巴黎和會還沒有開始,秦致遠已經幫助民國達成了一項重要收穫。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日本人退出山東要在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之後。
這還不是秦致遠最大的收穫,當停戰協定簽訂之後,一支屬於蘭芳大公國的代表團繞道瑞士前往德國,他們是要督促威廉皇儲履行承諾。
秦致遠雖然是蘭芳大公國的國王,但蘭芳大公國並沒有和德國宣戰,他們可以自由前往德國,進行他們想做的任何貿易。
11月12號,就在《停戰協議》生效的第二天,這個代表團抵達魯爾工業區的艾森,他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評估克虜伯公司的工廠。
威廉皇儲的堂弟接待了他們。
為了迎接蘭芳代表團的到來,德方戒嚴了火車站,把馬車一直開到站臺上。
因為丟掉羅馬尼亞,德國已經沒有了石油來源,德國人的所有機器都無法開動,就連拉車的馬匹也變得稀少,很多馬都被當作食物吃掉。
“張,歡迎你的到來。”克里斯托弗表情苦澀。
“殿下,很高興見到您。”張天運彬彬有禮。
這個所謂的“蘭芳代表團”,其實是由秦致遠從雷諾工廠和科西嘉抽調的工程師們組成的,他們不負責談判,只負責評估機器狀態,而相關的談判工作,秦致遠和威廉也已經完成。
“走吧,讓我們快點結束今天的工作。”身為皇族,克里斯托弗的內心充滿屈辱和難過。
但那又怎麼樣呢?
身為皇族,克里斯托弗在和平時期享受過因為身份帶來的所有榮耀和利益,那麼當災難到來的時候,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既然“無條件投降”是德國皇室做出的決定,那麼皇室就必須要承擔這一切帶來的屈辱。
克里斯托弗對此有清醒認識,如果說感到難以忍受,那麼現在德皇威廉二世以及威廉皇儲的感受會比克里斯托弗刻骨銘心一百倍。
這麼想著,克里斯托弗勉強能心平氣和的面對張天運他們。
但很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想。
在克虜伯工廠門口,資格最老的工程師弗雷德里希·克虜伯孤身一人站在門口,豎起手中的柺杖,攔在車隊面前。
弗雷德里希·克虜伯身後,是上萬名工人,男女老少都有,不管是白髮蒼蒼的,還是稚氣未脫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克虜伯人。
包括弗雷德里希在內,他其實根本不姓克虜伯,但從11歲進入工廠,弗雷德里希在克虜伯工廠裡呆了70年,所以他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克虜伯,以示對克虜伯公司的忠誠。
“年輕人,這不是你們該來的地方,只要克虜伯人還有一個人活著,你們就無法得逞。”白髮蒼蒼的弗雷德里希簡直連柺杖都要拿不穩,但他還是用柺杖顫顫巍巍的指著奉命開道的德軍上尉,寸步不讓。
“先生,這無法逆轉。”上尉面無表情,他已經被戰爭折磨的麻木了。
“不,我們還能堅持,不應該就這麼放棄,我們工廠裡還有十萬工人,機器完好無損,我們還能工作……”弗雷德里希老淚縱橫。
弗雷德里希何嘗不知道工廠被拆解已經不可逆轉,但不管是感情上還是精神上,弗雷德里希都要進行最後的抗爭,哪怕無濟於事。
“對,如果你們不想作戰,那就讓我們去!”一名身穿工裝的工人越眾而出。
“你們不能這麼做,這會毀了克虜伯,這會毀了德意志……”有女人在哭喊。
馬車內的張天運和軒轅兩兄弟面面相覷,他們有種預感,也許這一次德國之行不會順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