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眼看到轟炸機編隊的時候,胡蒂爾還沒有意識到這是轟炸機。
等這些飛機以編隊飛行方式飛臨德軍炮兵陣地上空開啟機腹艙門的時候,胡蒂爾意識到大事不好。
果然,那些飛機迫不及待的扔下一連串的炸彈,然後才晃著翅膀加大馬力高速飛走。
德軍的炮兵陣地已經是一片火海。
都不用統計傷亡,連綿不絕的爆炸,以及驚天動地的殉爆已經充分說明了轟炸效果。
甚至最後一組五六架飛機飛過來的時候,轉了一圈也沒有找到什麼有價值的目標,乾脆把炸彈扔進了德軍部隊的營地裡。
胡蒂爾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營地內的德軍已經離開營地準備攻擊華人陣地,營地內並沒有什麼人,所以並沒有太大的人員傷亡。但劇烈的爆炸波及到堆放在營地內的彈藥,以至於引起了連環殉爆,使得整整三個師的儲備被一掃而空。
熱武器時代打的就是後勤,步槍沒了子彈還不如長矛,德國因為物資短缺本來後勤補給就艱難,這下所有儲備的物資被一掃而空,那可怎麼打?
沒有時間自哀自怨,因為進攻華人陣地的部隊再次敗下陣來,胡蒂爾還要準備下一次進攻。
可是沒有了火炮掩護的進攻,等於是讓德國士兵去自殺。
胡蒂爾進退兩難。
……
此時秦致遠還不知道轟炸效果,他正在為了轟炸機部隊心疼。
轟炸機部隊之所以能得手,是因為剛才英法聯軍的戰鬥機把德國人的戰鬥機引走,這才出其不意一擊得手。
但德軍陣地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連營地記憶體放的彈藥都發生了殉爆,天上的德軍飛行員們自然是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於是完成任務的轟炸機們就倒了黴。
其實從理論上說,轟炸機面對戰鬥機是有一定優勢的。
和戰鬥機比起來,轟炸機在航程、高度、速度上都要佔一些便宜,但如果是戰鬥機和轟炸機迎面撞上,那轟炸機就毫無優勢可言。
現在的戰鬥機是清一色的單發,單個發動機能提供的動力肯定不如轟炸機的兩個發動機,但轟炸機又因為自重過大不夠靈活,在轟炸機面前基本上只有捱揍的份。
完成任務返航的轟炸機群就迎面撞上了趕過來複仇的德軍戰鬥機。
僅僅是一個照面,60架轟炸機有十五架被擊落,其中三架是被擊中油箱,飛機在空中發生爆炸,凌空解體。
真的是損失慘重,特別是在秦致遠得知有一架凌空解體的飛機,機組成員全部都是華人時。哪怕是明知道打仗不可能不死人,還是感覺悲憤莫名。
作為指揮官,在指揮戰鬥時必須摒棄所有的個人情緒,秦致遠對不斷傳來的戰報上的數字視而不見,硬起心來安排部隊進行輪換。
確實要輪換,華人部隊六個步兵團近兩萬人,雖然戰績彪炳,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少對敵經驗,難得有個刷經驗的機會,總要都上去練練才好。
其實主要原因是現在不是進攻的時候,因為裝甲部隊暫時指望不上,秦致遠不想拿人命去堆戰績。
無線電的小型化基本完成,目前處於試驗階段,秦致遠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求給所有的坦克加裝無線電,哪怕還只是第一代的試驗品。
戰場通訊,對於裝甲兵部隊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只靠小旗子和燈光傳遞訊息,既沒效率,又容易造成坦克手的傷亡,也正是因為通訊問題沒有解決,所以裝甲部隊現在根本就無法發揮全部戰鬥力。
在所有的坦克完成加裝無線電之前,秦致遠不打算發動進攻,就這麼讓德國人慢慢的流血吧。
幾乎就是以三個團為一個批次,所有的步兵團都要輪番上陣,最起碼要在陣地上防禦半天,頂住德國人的兩波進攻才能撤下來。
每一個批次都會有一個華人團居中防守,左翼和右翼會是安南部隊或者是法軍部隊。陣地就像是一個釘子,死死地釘在德國人的陣地上,持續不斷的為德軍第18集團軍放血。
計劃都是完美的,現實總是殘酷的。
胡蒂爾也不是庸手,在連續進攻了兩天之後,眼看傷亡慘重收效甚微。
胡蒂爾主動改變戰術,終於在八月底的一個夜晚,一舉攻克了華人陣地右翼,由法軍第223團防守的陣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