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國人發起世界大戰的原因,有無數種解讀。
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因為世界霸權和殖民地分配。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關於整個西方世界的體系。
如果把全世界看成一個大市場,那麼英國人和法國人憑藉著工業革命後生產力的爆發,透過數百年的努力,成了這個市場的規則制定者。他們把這個市場劃分為不同的勢力範圍,制訂了一套執行規則,保證這個市場能夠流暢運營。
在這個過程中,英國人和法國人身為規則制定者,在整個市場中享受著超越規則帶來的利益。
德國發動世界大戰,等於是在挑戰英國人和法國人制定的這一套執行規則,而且並不是要求修改,而是要求全部推翻,然後由德國人來重新制定規則。
這是英國人和法國人絕對無法接受的,所以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
連德國人都不具備重新制定規則的能力,秦致遠更不用說。想要在這個市場裡活得更好一點,對於現在的秦致遠來說,並不是改變運營規則,而是改變自己,讓自己更加適應這個市場,然後積蓄力量,當力量大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擁有改變規則的權利。
對於這個問題,秦致遠瞭解的很清楚。
在另一個時空,秦致遠身為北美區的特工,對於北美的情況最清楚不過。
就拿美國來說,白宮門前總是有那麼一群人,舉著各種各樣的牌子,喊著各種各樣的口號,要求增加福利,要求提高薪水,要求提高待遇等等等等。
這些人基本上都是非洲裔,他們總是認為,他們因為膚色受到了社會的歧視,才落到這個地步,要求政府救助他們,要求全社會為了他們改變社會執行規則。
可是那些乞求別人為他們做點什麼的人也不想想,同樣是非洲裔,有的人已經當上美國總統,有的人卻依然流落街頭,這並不是“歧視”兩個字所能概括的。
老雷諾希望秦致遠加入法國國籍,也和這個意思差不多。既然秦致遠的力量現在達不到制定規則的程度,那麼就主動改變自己,先加入這個體系成為這個體系的一部分再說。
“我需要時間……”秦致遠還是不想這麼早做決定。
“當然,你會得到所有你應該得到的。”老雷諾一語雙關,看向秦致遠的目光神采奕奕。
沒有直接拒絕,那就表示有希望,老雷諾不會逼迫秦致遠,那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老雷諾對秦致遠有耐心,並不代表別人也有。
第二天,英國《每日電訊報》刊發了一篇文章,頭版頭條的加黑加粗字型清晰顯眼《黃·禍》,副標題更加聳人聽聞《華人的入侵》。
威廉二世當時會那麼說,主要就是因為華人龐大的人口。按照當時威廉二世的說法,一旦華人開始對外輸出人口,那麼四億華人就會分散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任何一個地區,都會成為主體民族,這對於歐洲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其實這又是因為東西方文化差異不同,所得出的不同結論。但這種結論又無法反駁,總不能找到威廉二世,指著他的鼻子說:我們華人和你們不一樣,我們不忘本,哪怕就算是出門討生活也會落葉歸根,和你們這些背宗忘祖隨時拋棄故鄉的薄情寡義的人不一樣。
這不是解釋,這是罵大街。
但令人可悲的是,在此時的西方社會,威廉二世的思想是主流。甚至美國人在30年前透過了一個《排華法案》,就是為了限制華人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