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阿逸的沉默,也是真的沉默,他看了訊息實在不知道此時該說些什麼了。
大燁對陣南疆,完勝!沒有一場是輸的,但是損失不小,折損近六萬將士,屍體堆積如山。
南疆歷經九代王君統治,與大燁的初建並不相同,他們有著近三百年的傳承歷史,其中不乏傳承至今的世族大家。
此次應戰而來的主將,就是南疆百年傳承的世家名將端木祺傑,他如今已經六十二歲高齡,卻仍然站出來接了這無人願意應的戰書。
自他十六歲初上戰場至今,從未退縮過,看到大燁陳兵城下,南疆諸人卻畏畏縮縮,無人敢站住來應戰,真真是氣煞了他。
也許是南疆經歷至今已到衰退之時,也許是安穩的日子太久,這端木祺傑的氣節反而是這渾濁消沉中難得的清流。
他接了戰書披甲出征,以一己之力差點終結了大燁前期全勝的勢頭,
可就算是要輸,也是帶著大燁近五萬將士的性命在雙方對陣之時力竭而去。
之後仍然是端木家的小將、端木祺傑的嫡孫端木雲磊,接過了自家祖父手裡的戰書,繼續領兵衝鋒應戰。
只可惜頹勢已經形成,大燁的援軍一直等在邊上,根本不需要有分秒的等待,這邊損失那邊瞬間補足,壓倒性的結束了這場戰爭。
南疆已無力再應戰,端木祺傑的倒下像是壓倒南疆氣數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使端木家仍有前仆後繼的傳承,也仍是接不下南疆頹敗的勢頭。
很多時候的頹敗都是先從裡面自己爛的,即使再想用堅固的鐵甲將其保護,也仍然無法躲過自行腐爛的勢頭。
自此南疆完全臣服,向大燁遞上了降書,年年按期進貢,一切行為均以大燁的國書要求而定。
大燁並未參與南疆的朝政,因為現如今的形勢根本容不得他們多管閒事,當初也不過是面對挑釁不得不如此。
南疆黎王因為自家外甥被拿來威脅一直秉持著留一線的做法,而南疆王室其他人以及世家大族們多是更計較自家利益得失。
所以使得這南疆看似野心勃勃、急功近利,實則是一盤散沙,遇事後更是將其內部缺陷展露無遺。
大燁是準備以逐步滲透的方式,來應對南疆臣服,只是現在推進與之後推進並無多少區別。
大燁現在要做的就是穩定,並且確定下一屆皇位繼承人!
所以第二件讓阿逸沉默的事情,就是皇上當著眾臣的面重用大皇子唐蕭麒。
不僅准許他每日上朝,還將很多重要的朝政交由他親自處理,平時論政時還手把手教著,朝廷內外都在傳大皇子是最終人選。
皇上的做法並沒有與他們任何人交流過,他之前與阿逸交流的人選明明是三皇子唐蕭雲。
現如今的親密做法倒是讓人真的看不透了,就算是為了掩人耳目,也做的太過真實。
宮中傳出來的訊息是皇上自去年夏季開始,身體每況愈下,很多朝政都交由大皇子直接代為處理。
你就說這
(本章未完,請翻頁)
麼些事情鬧心不鬧心吧,她們不沉默怎麼辦?以為大計劃完成後,終於能好好歇上幾年了,看這情況倒是排著隊的等待解決。
那些都還不算完,這中間還有不少小角色出來露臉呢。
就說阿逸的庶弟唐蕭禮,人家知道什麼叫衝鋒陷陣後,那就是不要命的跑前線去了,就連王湯憲將軍都懵了。
你明明是人家西南軍裡的兵士,就應該聽話等待這邊指揮啊,可好,人家不知道是一心求死,還是想要一戰成名。
反正是不知道怎麼的就讓這人成了南邊境前鋒隊伍裡的一員,相互都不認識的,還一起上戰場跟人背靠背廝殺上了。
自己有多少水分不知道嗎?以為訓練上幾日就能當上英雄了,搞得暗中保護他的人全都變成了明處的侍衛。
他在那亂砍一番沒殺上兩個人,這邊倒是為了護著他,殺了不少衝上來的敵軍。
王湯憲將軍嚇了一身汗啊,他一直是想著儘量給廉親王爺將這小子的命留好了,可現在兩軍對陣混亂一片,怕是保不住了。
他都準備提筆給王爺寫請罪書了,營帳外侍衛通傳有人求見,剛應聲,那讓他著急上火惦記的小子,就被人使勁兒扔了進來。
扔他的人就是他父王和哥哥派來護著他的人,這幾人扔完就離開了,準備請罪另換人過來,他們已經完全暴露,無法再在這裡待下去。
這番操作可是氣煞了王將軍,立馬軍法處置,不留臉面。
他認為之前臉面還是給留多了,讓這小子一直不知道何為軍隊裡的規矩法度,今兒個起他就定是要讓他記在骨子裡!
那唐蕭禮被人架著離去時,竟像是發現新大陸般,眼裡久違的亮光迴歸了,他重新意識到親人一直對他的關懷。
自此之後他完全的融入了這裡,努力將自己鍛鍊起來,不論王將軍對他多麼嚴格也是一聲不吭的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