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新這邊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他依舊在魯家溝訓練新兵。
其實訓練新兵的任務已基本交給謝保林了。
這傢伙原本就是師範大學的老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王學新的那套戰術只需要跟他一說,他馬上就能融匯貫通並把它準確的教給新兵,甚至比王學新自己教的效果還好。
這讓王學新不由感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有了謝保林這些師範出身的教官,往後想把什麼戰術普及下去都容易多了。
現在是班排營連戰術,再往後就是單兵戰術。
至於多兵種的協同戰術……此時的八路軍沒有空軍也沒有坦克,當然不需要太多的協同。
頂多,就是練練步炮協同,或是步兵與火箭筒的協同。
照這麼發展下去,王學新相信素質不盡人意的八路軍在不遠的將來就能成為像志願軍那樣的百戰精兵。
想想那軍容,王學新就充滿了期待。
不過練兵這事是長久之計,急不得。
此時的王學新更多的是在兵工廠的山洞裡與蘇欣一行人整跳雷和發煙彈。
這兩樣東西沒多久就整出來了,畢竟都不是什麼複雜的東西。
其中尤其是跳雷,按照王學新用鋼絲拉發的思路,其實就是一個拉發雷再整上一個殼,裡頭裝點發射藥就成了。
蘇欣測試了幾枚,然後吃驚的發現殺傷半徑居然高達五十米……
“它的生產並不困難!”總結會議上,蘇欣一邊給各分廠主任發著測試結果一邊說:“圓柱形的彈體,就比手榴彈大一些,我們甚至不需要對其進行韌化,於是縮短了生產週期和成本,可以短時間大批次生產!”
跳雷的殺傷原理與手榴彈不同。
手榴彈是依靠碎裂的彈片殺傷敵人,於是要求彈片多、飛得遠。
跳雷是依靠圍著彈體周圍密密麻麻的鋼珠殺傷敵人,所以不需要質量特別好的鋼。
頓了下,蘇欣繼續說道:“如果跳雷與定向雷配合,兩者一明一喑,就能在戰場上打得到處都是鋼珠,毫無疑問的可以大量殺傷敵人。”
眾人聽著一陣欣喜,這無疑又是一個適合裝備八路軍的“神器”。
張萬和比較慎重,他冷靜的問了聲:“說說缺點!”
“缺點是排除困難。”蘇欣回答:“如果大批次佈設,極易造成誤傷!”
八路軍作戰的目的是粉碎敵人的掃蕩,一旦敵人撤退了,軍民依舊要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於是通常需要掃雷。
這也是為什麼子彈雷那麼受歡迎的原因……子彈雷佈雷快排雷也方便,實在不行就用長柄竹掃帚對著雷區抽打一遍,然後那子彈雷就“啪啪”的排掉了。
不過游擊隊通常不會這麼幹,它們捨不得那些子彈雷,會把它回收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