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時不時抽空上網看看關於《我是傳奇》的各種評論,這是多年漫畫創作養成的習慣。
漫畫就和港臺、韓國的電視劇一樣,長時間的連載可以與讀者互動,一旦發現切實的問題,在可能的情況下是可以調整後續劇情的。
不過這基本都是創作者們發展初期才願意做的事情,有時候讀者、觀眾的支援鼓勵真的是持續創作的動力之一,能夠讓作者堅持下去。
電影也差不多,初期作品上映,主創人員都很在意風評,不但關注媒體影評,也會透過各種渠道瞭解觀眾是什麼看法,甚至化了妝進影院看看現場反應。
然而這都是階段性的,情況漸漸就會改變,因為漸漸就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了。
都說謙虛使人進步,這話當然是對的,謙虛些多看多改,是能夠提高基礎能力的,甚至創作水平都有一定進步。
但任何人都不可能靠著謙虛和學習不斷進步的,這是安慰人的鬼扯,每個人都有能力和天賦的天花板。
尤其是創作者,真正能夠綻放的生命週期很短,實際上絕大部分人都很快就發現自己的能力邊界,而且無力改變。
於是當讚譽的聲音聽夠了之後,也就不再關注評價,所以稍微留意就會發現,除了新人和一些老藝術家,大多數著名演員和導演都聲稱很少看或者不看影評。
這裡面不排除一部分人是傲嬌,抗拒評判,但大多數情況下是實情,看了能如何,好壞也就那麼回事。
江川還是會看的,他有龐大的後援會,得像未來明星們經營部落格、微博一類社交平臺一樣,得持續關注並適當回應,畢竟收了會員們不少錢的。
另外他還年輕,創作生涯才開始沒多久,感覺自己還需要、也能夠繼續提高進步。
網上評價當然大多數以正面為主,不然也不會三天票房爆了兩億多美元。
不過網友們畢竟不是專業影評人,大多以比較直白的語言誇讚,說不出太多道道,或者也懶得寫得太深,能表達出喜愛就可以了。
“電影很棒,史密斯和斯嘉麗的表演也堪稱完美,雪野醬好萊塢發展旗開得勝。”
“影片從頭到尾沒有一絲瑕疵,恐怖、怪誕以及間歇性的驚嚇,雪野殿下一如既往地那麼優秀。”
“有史以來最接近真實的一部喪屍末世電影。”
“只有雪野才能將這樣的故事拍得流暢而生動,和好萊塢其他優秀之作相比,《我是傳奇》各方面都毫不遜色。”
“《我是傳奇》是一部傑作,期望雪野醬能夠利用最先進的技術,把《進擊的巨人》也拍出來,不過想象一下就覺得好難哦。”
批評的意見當然也有,一部電影大家通常意見最多的是在結尾部分,部分觀眾對和解這類劇情不以為然,覺得不夠爽,不理解為什麼要與威脅生存的敵人尋求共存。
甚至指責江川跑到好萊塢去迎合歐美觀眾,刻意搞出一個政治正確的結尾,越來越沒出息了。
“這電影一股好萊塢工業機油的氣味!”
“就不能拍些正常美好的故事嗎,非要製造簡單幼稚的世界危機,然後安排莫名其妙的人去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