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愛的《熔爐》劇本已經寫了幾個月,江川一直在幫忙調整修改,目前基本定稿了。
江川建議她將劇本交給導演黃東赫:“我很看好這位導演的水平,他一定能把這部劇拍好。”
黃東赫目前在韓國剛剛嶄露頭角,還不是很出名,實際上《熔爐》這部電影四年後就是他導演的。
江川還看過他十年後導演的一部片子《南漢山城》,是一部歷史片,說的是滿清皇太極帶領軍隊入侵朝鮮,朝鮮王室被逼至南漢山城避難,被大軍重重包圍,城內主戰派和主和派針鋒相對,最終國王採納了以李秉憲為首的主和派主張,和親以保百姓太平,出城下跪投降了。
這是韓國難得拍出來的一部尊重歷史的電影,雖然基調都不太對韓國觀眾的口味,但正視恥辱的歷史令人刮目相看,最終在韓國獲獎無數。
這樣一位導演,顯然適合拍攝嚴肅寫實的電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全世界熱播的懸疑驚悚劇《魷魚遊戲》,也是黃東赫導演的。
李英愛聽從了江川的建議,很快與黃東赫談妥了合作。
至於演員人選就不用操心了,這部劇重在故事,韓國有不少優秀男演員,相信導演不會選錯。
事實證明歷史的確在某種軌道上執行,黃東赫最終選擇了孔劉出演男主角,實際上四年後他也選擇的孔劉。
孔劉出道很早,已經在韓國演藝圈混了好幾年,漸漸被人熟悉,出演《烘爐》後被關注,而真正大火,卻是九年後拍的喪屍片《釜山行》,那時候他已經三十七歲了。
九年後韓國拍的《釜山行》,從設定到喪屍形象上都繼承了《我是傳奇》,沒有任何突破,可見喪屍題材的發展也已經到了瓶頸。
江川運籌帷幄於東京,決勝於千里之外的首爾,這種為世界電影發展默默做貢獻的感覺也挺好。
看著李英愛轉行成功,高高興興地編劇,他也高興。
白居易說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為別人的快樂而高興,那麼別人也會為你的快樂而高興,大家一起高興,多好的事。
韓國電影的巔峰之作應該算是十幾年後的《寄生蟲》,說的是社會最底層的一家人遊手好閒,寄生在富人家庭裡,故事構思非常巧妙,也非常深刻。
鑑於韓日社會有許多共性,江川打算把這個題材留給自己。
韓國電影一向敢於揭露社會黑暗面,雖然起不到什麼大作用,黑還是照樣黑,但至少豐富了電影市場,玩得一個不亦樂乎。
曰本相比較就差多了,一點鬥爭精神都沒有,階層固化得心安理得,偶爾搞點自我批判也披著一層溫情的外衣,羞羞答答很沒意思。
江川覺得在曰本搞一部《寄生蟲》應該會挺有意思,尤其是由他這樣的超級富豪來拍,可能給人的感覺更加五味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