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說《閃靈俠》和《我是傳奇》一樣,都是他十年前買下的改編權,與幾個製片人合作過,劇本也改了很多次,經過多年籌備終於也要開拍了。
看來這傢伙的墨跡是一貫的,作品都得十年磨一劍。
《閃靈俠》裡還有另一個漫威人物,就是神盾局長塞繆爾·傑克遜,他在裡面飾演大反派,而斯嘉麗是他的助手,和閃靈俠談戀愛。
所以兩人早在DC時代就是上下級了。
《我是傳奇》整部戲基本圍繞著威爾,拍攝還是很順利的,作為成熟的演員,他很少有表演不到位的時候。
計劃拍攝三個月,實際上大部分戲份一個多月就能拍完了,比較花時間的是接下去紐約的外景戲,每天只能凌晨天剛亮沒人時拍一點,十幾分鐘的戲得拍一個多月。
所以把外景戲都放在五月份,那時候天亮得早些,時間相對多點。
用電腦製作空曠的街道當然會更加簡單,然而卻是花更多的錢打造廉價感,寧可多花些時間一點點把鏡頭拍出來。
威爾必須走在真實的、人們熟悉的地方,那種空無一人毫無生氣的寂靜,比危機本身更加可怕,對米國觀眾特別有感染力。
不過《我是傳奇》仍然有大量特效,主要集中在影片開場以及與夜魔人相關的部分,相關工作也早就開始進行。
開頭三分鐘破敗的紐約時代廣場長滿了一米高的草,成了野鹿聚集的地方,男主在這打獵,這種場面只能電腦製作。
另外喪屍科幻片毫無例外都是以湧現大量的喪屍作為影片高潮,主角得與喪屍追逐打鬥,用各種血腥場面來博取觀眾眼球。
緊張刺激得符合預期,不能讓觀眾憋著一股勁無處發洩,平淡也就意味著失敗,而要實現這些,也大多得藉助電腦特效。
不過也不完全是特效製作,實際上許多喪屍還是由真人飾演的,後期進行更加誇張的製作,能夠節約不少成本。
江川與好萊塢合作,也是邊拍戲邊學習,希望對以後拍《進擊的巨人》有幫助。
受限於投資成本,原作《進擊的巨人》真人版是用特攝加上部分電腦特效完成的,效果很一般。
比如江川在劇場版裡為兵長設計的與巨人戰鬥,可以利用機動裝置在巨人身前身後飛行,躲開巨掌襲擊,沿著手臂逆勢而上直接攻擊頭部,鏡頭角度很豐富。
然而特攝的巨人像奧特曼一樣是由真人飾演的,許多分鏡無法實現,大多都是不同打鬥畫面的特效整合,看起來就單調了許多。
作為業內人士江川當然知道大多數特效的製作流程,不過看了好萊塢的特效公司的技術實力後,他也有了特別的收穫,明白《進擊的巨人》想在曰本做出滿意的效果,基本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