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如常放映,觀眾熱情不算很高,但好在持續的時間長,上座率一直不錯,如果能繼續下去票房可能會進一步好於預期。
“獲了國際大獎,也不過也如。”
然而有那麼幾天,江川有種激情釋放後的空虛,一時不知接下去該幹什麼,似乎也有了點迷失方向的感覺。
繪畫讓人沉靜,於是他一連數日都待在家裡沒出門,認真寫《進擊的巨人》。
莉香和小栗旬都接了不少廣告代言,也頻繁參加活動,他都拒絕了。
東寶很積極地聯絡米國那邊的發行,他也不太上心。
江川原本計劃是拍《熱血高校2》,趕在暑假上映,連劇本都寫好了。
然而現在連這計劃似乎都是個問題。
當初策劃時,顯然沒有充分評估金熊獎光環可能給他帶來的壓力,一位著名的藝術導演,是否還應該繼續幹拍續集圈錢的勾當?
畢竟他不缺錢,已經是曰本演藝界最有錢的人,絕大多數廣告代言都不好意思請他了,再幹這種狗尾續貂的事似乎屬於迷惑行為。
影片一旦開拍,可以肯定媒體一定會出現類似的聲音:雪野江川這樣天才的藝術家,有無限的發展可能性,為什麼沉迷商業利益呢?
這樣的困境在哪都一樣,伍迪·艾倫很難改變路數,張謀子和凱哥商業化以後,拍什麼都被罵得狗血淋頭。
“都怪北野武那老傢伙抖機靈,不然我現在還是個正常的藝術家。”
現在江川顯然不是個正常藝術家,過於龐大的財富反而給他帶來困擾,現在大家想到他時的首要身份是有錢人,藝術成就變得不那麼重要。
這簡直是本末倒置,有錢人千千萬,有趣的藝術靈魂有多少?
然而有趣的靈魂如果繼續拍點輕鬆的、票房可期的電影,可能又會被反過來質疑,你都那麼有錢了,就不能幹點更有藝術格調的事?
有藝術格調的事不好乾,突破金熊獎更上一層樓談何容易。
江川始終自認不在乎別人的眼光,這顯然得分情況,開疆拓土時無所畏懼,一旦守成就容易畏手畏腳。
媽媽顯然看出他的困境,說的話倒是貼合實際:“像你這樣的情況,接下去應該花錢請人做事,沒必要再親自當導演娛樂大眾。”
那不就廢了麼?
所以成功了、有錢了,就變成了吃乾飯的廢物了?
江川不想成廢物,他想繼續發光發熱,想為人民做點有益的事。
但卻一時不知該如何自我突破,切實體會了李英愛那種不上不下的困境。
他還記得在柏林是怎麼安慰李英愛的:不一定非得走之前沒走過的路,沒必要非得超越自己,已經站在高峰之上,爬上更高的山需要很多條件,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然而現在輪到自己時,卻同樣開始有諸多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