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三點四十分就到了對面的索尼中心,目的地就在街對面,兩、三百米的路程沒必要乘車,沒人難麼嬌氣矯情,於是大家步行前往。
結果大意了,一路上寒風陣陣,零下數度的低溫把大家都凍夠嗆。
行人很快認出了斯嘉麗、林賽、甚至久石讓,很熱情的呼喊名字揮手致意,相比較之下江川的在歐洲顯然沒多少印象。
大家也對行人揮手,一個個興致很高,似乎都忽略了寒冷。
好在放映廳的入口在中心之內,暖氣十分充足,門口的樓梯上已經鋪了紅色地毯,除此之外大門上方的電子屏黑底紅字上滾動著德文、英文、日文的“《藍色是一種暖色調》首映式”,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花樣。
等會組委、評委代表到了以後,大家站在樓梯上合影拍照,首映禮就算完成了,然後進去看電影。
現在人並不多,大概兩百多人,本以為這題材會吸引較多女性觀眾,結果還是以男性為主,而且都比較年輕。
其中有二三十名記者,早已經備好相機等候他們到來,江川看到了幾張東方面孔,應該是曰本人。
一行人到場引起一陣騷動,不停有人呼喊斯嘉麗和林賽的名字,因為保安沒有提前維持秩序,不少人湧上來想要簽名,一度有些亂。
好在保安很快趕來,江川這才一手架著一人,將她們都帶上了樓梯。
林賽顯然早就習慣了這樣的混亂場面,看上去甚至有些興奮。
愛爾蘭與義大利混血後裔的她顯然對這地方破有好感:“都說德國人古板,可我每次來都感覺他們很熱情。”
而半個猶太人的斯嘉麗就不這麼認為:“都說德國人嚴謹,怎麼活動就要開始了,安保人員竟然沒有到位。”
影片四點開始放映,還有十分鐘,等待組委評委到來的這段時間就是記者們的提問時間。
問題都能猜得到,無非是對柏林電影節有何期待?
為什麼要拍這樣一部電影?
二十部入圍影片裡,比較看好哪幾部?
有個記者問泰迪獎組委會日前公佈《藍色是一種暖色調》特別入選,您對此有何看法?
泰迪獎全稱為柏林國際電影節泰迪獎,是由柏林國際電影節與泰迪贊助協會合辦的獎項,也是電影節官方獎項之一,評選範圍為所有參加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與LGBTQAI+相關的影片,《藍色是一種暖色調》顯然符合標準。
江川不明白這個獎為什麼叫泰迪,難道是因為泰迪日天日地日空氣嗎?
這些江川都就預備了標準答案,四平八穩回答就行。
不少記者也向斯嘉麗和林賽提問些八卦,氣氛倒是挺歡樂。
莉香和久石讓都不懂英文,幸好曰本來了幾個記者,也照顧了些不鹹不淡的問題。
其實影片還沒有獲獎,記者也沒什麼好問題,感覺都是例行公事。
這時大門那邊一陣騷動,江川站得高看的遠,只見李英愛一身黑色禮服,在一夥人簇擁下帶著股寒風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