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的下午江川照例去集英社交稿,除了《熱血高校》,還有《進擊的巨人》第一話。
雅美看著稿件很振奮:“終於交稿了,鳥島社長之前說過,一旦開始交稿,就可以安排連載日期了。”
江川喜歡看雅美睜大眼睛的樣子:“今後都和《熱血高校》一起交,半個月後正好存稿三話。”
集英社規定連載作品存稿三話以上,下週開工作會定日期,也差不多是排到半個月後。
雅美一邊審稿,一邊告訴江川:“我剛才去要了單行本銷售的最新資料,截止到昨天九號,《熱血高校》銷售了百分之三十七,《合集》銷售了百分之三十九,成績都很好,接下去速度會放緩,不過四十天左右都能賣完。”
江川也挺滿意,有了連續的資料,銷售不至於虎頭蛇尾,心裡一塊石頭也算落地。
“聽起來都不錯,不到十天都超過三分之一了。合起來賣了差不多一百一十四萬本了。”
“你心算倒是很快。”雅美笑著看他一眼,然後主動說了:“岸本前輩賣掉了百分之三十九,與《合集》進度一樣。”
銷售競賽只是編輯們私下裡打賭,不知有沒有人告訴岸本齊史,如果知道恐怕不會太高興,竟然把他和新人比較,太不尊重前輩。
從目前資料看,《合集》後勁還更強點,進度追平了。
江川半開玩笑問道:“那他們編輯們的打賭,目前怎麼說?”
雅美微笑起來:“當然算我們贏了。”
“已經贏了?他們到底什麼標準,畢竟看資料互有長短。”
雅美挑了挑眉毛:“您應該換位思考,只要按時都完成銷售,在同樣的時段裡我們賣掉了更多的書,那就是為集英社賺了更多錢,當然是我們贏。”
看來之前的著眼點太幼稚了,在資料上論長短,忘了利潤才是最終衡量指標。
雅美揶揄道:“雪野社長還是太年輕了,還做不到唯利是圖。”
“我是想得太高深了,以為有涉及能力水平的衡量指標,原來只是算利潤。”
“如果有人賣廁紙贏過了我們,他們也會算賣廁紙贏,這很正常。”
“還真是能賣錢的漫畫就是好漫畫。”
說到廁紙,江川想起了輕,因為文字沒營養而插圖精美,經常被諷刺為買插圖送廁紙。
《坊屋春道在幹什麼,有沒有空,來救我好嗎?》昨天在集英社文庫輕雜誌上開始連載,等會得去買來看看,理紗說網上的評價很不錯,文字和插圖都受到歡迎。
其實他畫插圖時已經認真看過,現在買來主要是看看最終出版的效果。
然而並不用他去買了,雅美並不是無緣無故突然提到賣廁紙。
她從抽屜裡拿出一本文庫雜誌遞給江川:“您的同人出版了,我翻了一下,插圖不錯。”
江川笑著接過來:“雅美竟然猜到我還沒看過。”
雜誌印刷挺精美,封面一角有新發作品介紹,大大一行字:坊屋春道,來救我!
江川大概翻了一下,紙張竟然比《週刊少年JUMP》的還要好,可能是女性讀者為主,更講究些吧。
插圖原樣發表,沒有剪裁等問題,一目十行看過去,竟然發現理紗後來又調整了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