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江川勇於自我揶揄,不過女團的舞蹈的確像廣播體操,二者都是配著音樂踩著節拍做基本動作,極少有專業複雜的花樣。
曰本從三十年代開始就推廣全民體操,不過最早的體操是德國人一次大戰後為軍隊發明的,用來鍛鍊士兵鼓舞士氣,然後勇敢地去送死。
但現代意義的平民廣播體操則是上世紀二十年代米國一家保險公司搞的,初衷當然是為了保障客戶健康,晚死少死就能少賠點,屬於資本家的良心。
現在女團跳操給大家看,就為了高興,順帶刺激荷爾蒙,世界真是越來越美好了。
一開始美空和雅美都不接受邀請,江川一再保證動作簡單兩人才加入。
香苗倒是大方地站在最後一排,三浦也不含糊:“還是跳吧,這就像去天體沙灘,大家都光著,誰穿衣服誰尷尬。”
動作的確簡單,肢體主要是扭腰、抖肩,然後是十幾個手部動作靈活組合。
江川將動作先分解了讓大家先一個個做到位,然後再依次銜接,最終手、肩、腰協調,如同上體育課。
其實這舞蹈比一套普通廣播體操動作要少得多,大家也都有幾年的舞蹈基礎,學得特別快,沒一會就將基本動作都掌握了,連三浦都學會了,而且妖裡妖騷做得十分到位。
這套舞的手部動作比較花俏,實際上就舞蹈語言來說並沒有特別意義,與歌詞也不相干,就是為了突出性感與可愛,好看就行了,女團舞蹈大多如此。
其實就像鳥山明總結的,大多數讀者不在乎故事邏輯,其實流行音樂也是如此,韓流那麼火,跨出半島流行亞洲,影響力甚至到達歐美,可有多少人真聽得懂韓語知道她們在唱什麼?
但並不影響傳播,所以內涵未必重要,演員漂亮歌舞煽情,強節奏不斷重複地洗腦,受眾往往吃這套,大多數歌迷追逐的其實是性感可愛的偶像。
既然如此,就該在包裝團員上多下功夫。
原作釋出是各種比心的花樣還沒出現,江川乾脆加了一個在心臟位置雙手曲拳配合大拇指比心的動作,除了賦予團員們一個獨創的符號,同時也能和示愛的歌詞搭上些。
比心的動作有好幾種,基本都是後來隨著韓國流行文化傳播開的,江川打算後續在各種宣傳上讓少女軍團一個個都作出來,替韓國人先傳播了。
其實比心動作和許多東西一樣並不是韓國人的發明,他們只是嗓門大的搬運工。
比如用拇指和食指相交成愛心的形狀,兩百多年前法國就有了,還有專門的紀念雕像,結果一不留神成韓國的了。
團員們果然對這個比心的動作特別感興趣,很新奇地互相比劃。
“這個動作太有意思了,宣傳出去一定會受到追捧,老師是怎麼想出來的?”
香苗正式簽約後不再叫前輩,也不和大家一起叫社長,而是改叫老師。
江川順嘴就來:“中國有句成語叫拳拳之心,我受到啟發,偶然間就想到了用這樣的曲拳作出心的形狀。”
“老師的想法真的不錯,拳拳之心聽起來很貼切,以後就叫這個動作拳拳之心吧。”
三浦呵呵地笑:“的確很不錯,只是別人在心臟位置比出來是心,你比出來好像在說‘我的胸好大’。”
香苗裝沒聽見,其實大家已經習慣了三浦胡說八道,多數時候當他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