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錢就能支援女團發展,開啟了市場就能賺更多的錢,於是理想和現實雙豐收,皆大歡喜。
晚餐後回來的路上,姐姐說既然簽了女團,那麼應援的方式也應該改變。
雖然曰本的漫畫家和演藝明星一樣也有後援會,不過應援的方式肯定不一樣。
明星們的應援可以歌舞伺候,漫畫家通常是搞見面會、籤售會,所謂應援除了一部分自發,經常是買人頭充場面帶動氣氛。
現在有了女團應該就不需要了,尤其是把她們捧紅了以後,走到哪都自帶巨大流量,比什麼應援廣告都強。
而且是免費的廣告,再火的漫畫家賣書,也很難上娛樂主版,但是一支當紅的女團有點什麼動靜,娛記們跟在屁股後面跑。
所以姐姐最後也說:“僅從應援效果上來說,投資在東京少女軍團上也比線下組織應援強,畢竟投入的效果是持續的,而且一旦投資成功了還有更大的收益。”
就短期而言女團的投入不會太大,江川從形象設計、填詞作曲到MTV拍攝都一手包辦,可以節約不少錢,主要還是後期宣傳,可能會花一大筆錢。
雖然不同國家娛樂圈生態不一樣,但在業務上的操作基本差不多,至少十幾年後差不多,江川也算門清,理念甚至更先進,相信自己能把女團帶起來。
不過除了漫畫、女團,他更上心的還是影視動畫的發展。
已經有兩部漫畫在連載或者即將連載,《鬼滅之刃》和《食戟之靈》三開、四開繼續連載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實際上這兩部作品的漫畫成績都很一般,也都是動畫之後才大火的,那還不如跳過漫畫連載階段,直接上動畫。
通常漫迷會有個思維誤區,認為長期的連載對後來動畫受歡迎是有巨大廣告作用的。
廣告作用當然有,不過遠沒有想象的那麼高,動畫針對的是電視觀眾,目標人群是漫畫的幾十倍,甚至數百倍。
比如《熱血高校》,連載與單行本的讀者基本是重疊的,最高閱讀人群不會超過雜誌的發行量,差不多也就四百萬。
可改成了動漫的話,傳播會跨出曰本,全球可能數億、甚至更多人能看到這部作品。
所以漫畫發行的廣告效應是其次的,主要還是雜誌以及漫畫家得賺錢,先把漫畫的錢賺了,再賺動畫以及周邊的錢。
發行單行本甚至是漫畫家賺錢的主要手段,江川如果放棄《鬼滅之刃》和《食戟之靈》的漫畫收入,那麼就得想辦法在動畫方面拿回來。
在曰本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做動畫不容易,需要合作伙伴,江川一時想不出如何切入市場。
當然也可以繼續和集英社合作,那麼動畫主導權多半落入東映動畫手上,收入彌補不了漫畫方面是損失,當年井上雄彥不願意,江川也不願意。
春天的北京之行,除了探望親友,他也想考察一下市場,看看有沒有發展、合作的機會。
大陸的文化市場以及政策他是瞭解的,不過具體到漫畫方面卻所知不多,如果有可能的話,不妨把步子邁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