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不知不自覺都直呼其名了,不再加上稱謂。
下午雅美就說過要冷靜,江川早就考慮過了,不願意因為蠅營狗苟的算計而放棄,他的確很喜歡雅美。
果然雅美說:“我認為暫時不要成為話題,我不想被社裡替換掉。”
這顯然比較現實,雅美如果因為這事而被社裡調離,對二人都不是好事。
江川答應了:“好的,我會謹言慎行。”
於是就這麼定了,如此一來偷偷摸摸的,好像更有趣更值得期待。
一天下來經歷了許多事,十點以後江川進入了工作狀態,一直忙到凌晨三點多,才把《熱血高校》第十一話的草稿寫完。
第二天中午起來,馬上開始繼續寫《進擊的巨人》的企劃、大綱以及第一話草稿。
無論這部作品在哪個雜誌上發表,該走的流程都一樣,企劃、大綱都是免不了的,作品簽約連載時都要附在合同裡。
好在之前寫短篇參賽手冢賞時,已經搞過企劃,人物設計都是現成的,現在拿出來修改就行了。
至於大綱的要求一向比較籠統,江川將巨人一族的發展史捋了一遍,再加上艾倫和幾個主角的經歷,基本就是大綱,一個多小時就搞好了。
但江川作了些修改,簡化了設定,甚至打算在後續的創作中對原作進行深度修改。
《進擊的巨人》當年之所以被JUMP拒絕,江川猜測可能很大程度是因為主題沉重,即便成功之後也因此不斷被詬病,作為一部漫畫作品顯然沒必要故作深沉。
集英社基本雜誌都是針對青少年群體發售的,無論少年漫還是青年漫長久以來的標配風格都是熱血加勵志,詮釋的是友情羈絆和青春記憶。
《進擊的巨人》顯然不夠輕鬆,甚至不夠通俗易懂,不是鐵桿粉絲的話,通常搞不清楚故事的來龍去脈,這無疑是不合時宜。
筆在江川手上,沒有系統原本就是二次創作,那麼接下去當然要避開原作的那些坑,把那些令人糟心的東西都去掉,甚至徹底改變故事走向,設計一個不同的結局。
而後他花了十幾小時,非常仔細地打磨第一話草稿。
後來的網路有黃金三章之說,一部作品好不好,讀者或許有耐心看個兩三章。
對於漫畫而言就要殘酷得多,畫面風格、人物形象是否對眼,有時看兩三頁就定了,連一話都懶得看完。
《進擊的巨人》經過手冢賞考驗,已經證明畫風是受這一代漫迷歡迎的,並未因為提前幾年發表而水土不服。
江川面臨最大的考驗是期待值,當把大家的胃口吊高吊足之後,也得為此負責。
短篇寫的是後來艾倫在戰場上的一念閃回,介紹了當時世界的概況和個人遭遇,實際上已經劇透了相當部分第一話內容,想要出乎意料已經不容易。
那麼就只能從分鏡以及細節的刻畫上下功夫,給讀者視覺上以強烈衝擊。
星期一的凌晨,他把第一話的草稿和文案弄出來了,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