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工作室如何發展呢,難道三開、四開,再多請兩個助手?
這恐怕也就到頂了,手冢治虫、宮崎駿能把工作室做大,除了本身的才華之外,更重要的是涉足動畫。
只有漫畫TV化,才能真正進入大眾傳播,實際上大家耳熟能詳的漫畫作品,如果不是漫改了,其實受眾很有限,根本不可能有多大影響力。
許多人知道《鐵臂阿童木》,但看過這部漫畫的人恐怕不多,大多數人接觸的是動漫。
《風之谷》是宮崎駿的代表作,在公眾印象裡更多也是動漫,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這部作品最初在雜誌上連載。
實際上《進擊的巨人》、《鬼滅之刃》以及《食戟之靈》都是類似情況,在動畫播出之前並沒有大火。
在電視成為傳播主流之後,哪部漫畫是沒有動畫化之後就蜚聲世界了呢,好像並沒有,即便漫畫大火,也是在二次元圈子裡。
然而江川明白很難跳躍式發展,那是中國模式而非曰本模式。
天才如宮崎駿,也是先後在東映動畫和手冢治虫的工作室前後打工了二十多年,才創立了吉卜力工作室,而且一開始也是附屬於著名德間書店,社長都是書店的德間社長擔任。
何況動畫需要更大的投資,江川一時也沒那麼多錢,發行兩個單行本的收入,對於動畫工作室來說簡直杯水車薪。
更關鍵是經營環境,曰本的動漫市場已經相當飽和,開始向全世界外溢,基本水潑不進,他這樣一個入行才幾個月的新人就想虎口奪食,也有點異想天開。
工作室的另一個模式就扶持、培養自己的漫畫家,然後出作品佔市場。
這個模式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當年手冢治虫確定曰本漫畫的工業模式,一度就是這麼搞的,花了大量的培養費用,最終結果是拖垮了自己的工作室,以鉅額虧損收場。
培養漫畫人才絕對不是一個企業能承擔的責任,一個小工作室想培養人才出作品,也是異想天開。
吉卜力工作室一開始的運作方式也是臨時搭班子,要製作作品的時候才集合製作團隊,作品完成後隨即解散,後來做大了才固定薪水養一幫人。
或許這也是江川未來工作室的發展模式,那麼關鍵還是先有啟動資金和好的創作專案。
無論如何,趁著這幾天相對輕鬆,還是把工作室儘快成立起來吧。
那麼擠出時間來,週一上午去把註冊開立的事情辦了。
慾望使人焦慮,江川乾脆起身開始設計《熱血高校》第十一話的分鏡稿。
一旦投入了工作,心無旁騖反而感覺輕鬆了不少。
九點時姐姐進來送切好的水果,江川把她拉住了。
“姐姐,我要道歉,有件事我之前騙了你。”
江川也想把身世話題翻篇,有些事不能遮遮掩掩,一家人應該一起面對未來。
他把結城真衣的事說了,但沒說半年前送書這類細節,也沒說是從她那瞭解到自己是領養的。
只說身世曝光後真衣找上他,今天談了小野寺家的事,於是得知自己的生身母親是中國人。
“我不該撒謊,這些事埋在心裡我覺得彆扭。”
美空緩緩摟住了江川的腰:“其實我上週也知道了些事,沒有如實和你說,也感覺很對不起。”
“無論過去如何,我們未來都是一家人,永遠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