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子下去,這些書是到不了那些需要的人手上。
是不是該限購了?
或者定向供應。
比如,憑翰林院開的證明,才能購買。”
王圭還真是高智商人才,說出來的話,那是一針見血。
提出來的方案,那是對症下藥。
可李文並不拿他這話當回事,將手一揮道:
“按我說的去做,若是這批還是被搶購一空,那就每本加一文錢賣。”
“小侯爺,我的小祖宗,這不但治不了世家,還會被天下寒門之士罵八百年的!”
王圭並不甘心,據理力爭道。
“別問為什麼,我做的方案我負責,去吧!”
李文說罷,挽著王寧的手,便朝裡走去。
王圭正欲爭論,卻見王寧丟給他一個無可奈何的眼神,衝他搖頭。
王圭心底暗罵一聲,留下兩車錢,拉上兩車書,駛出寧軒閣。
一路上鐵青著臉,一聲不吭地朝長安趕去。
王圭生悶氣,這訊息在他回書齋不久,便送到了崔太爺的書案上。
前有長孫雪的言語,後有王圭的表情。
加上次日一開張,只有兩車書。
這讓崔老太爺堅信,他李文這點印刷能力,連水都攪不渾。
更別說掀多大的浪了。
收書!有多少收多少!
李文並不著急,一邊讓王圭加價賣書,一邊讓段綸在碼頭邊搭廠。
誰也不知道他在哪裡印書。
只是每天店裡的書,資料在增加。
賣到第五日,崔老太爺覺得不對頭了,便召集眾人道:
“這可不對勁,他哪有那麼多書可賣呢?
並且所印的書,都是新印刷術所制。
是不是他早有準備,存了大量的紙張和墨?
還有,以我們的眼線,竟不知道他在哪裡印刷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聽他這麼一說,大夥沉默了。
沒誰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小侯爺,只是最近才冒出來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
卻能獲得皇帝的認可,發明印刷術,還能得到王圭和長孫氏一門的傾力支援。
獲取封侯,還順帶搞跨了王家。
還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
這一切,充滿著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