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孫瑞等人知道天子打算在冀州大動干戈。
天子選了上百人,準備將冀州郡縣的官員全部換掉,並不是什麼秘密。但凡有點訊息渠道的人都有所瞭解,甚至想從中分一杯羹。
士孫萌從河東趕到太原,跟著士孫瑞來洛陽見駕,就有這樣的目的。
但他們沒想到天子要在冀州強行度田,而且是這個時候。
他們一下子懵了。
可是仔細想一想,天子這一手看似魯莽,其實卻極精妙,而且有極大的成功可能性。
唯一的問題是,朝廷有逼冀州大族造反的嫌疑。
鄴城未下,朝廷就要推行度田,那些不肯接受度田的大族怎麼辦?要麼去鄴城,要麼就地堅守。
不管是哪種選擇,都無法改變結果。
天子有十幾萬大軍在手,又有數百萬分到土地的冀州百姓支援,耗得起。一年之後,朝廷甚至不用再往冀州運糧,僅靠冀州本地的產出就可以維持戰事。
到了那時候,說不定會有更多的冀州百姓加入朝廷的隊伍,參與圍城。
當年張角兄弟起事為什麼會敗?
不是因為他們兵力不夠,而是因為他們不懂軍事,不知道如何發揮人多勢眾的優勢,只知道一擁而上。
儘管如此,冀州黃巾依然打得盧植、董卓束手無策,直到皇甫嵩等人轉戰冀州,才真正扭轉局勢。
如今天子入冀州,兵精將廣,戰力絕非張角等人可比,誰能擋得住?
只是這事聽起來有些荒謬。
堂堂漢家天子,竟然在做張角等人想做而沒做成的事。當年出兵出糧,擁護朝廷,鎮壓張角的冀州大族,卻成了朝廷要鎮壓的逆賊。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是因為袁紹嗎?
士孫瑞與沮授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劉協喝了一杯酒,接著說道:“誠如公與所說,冀州能否安定,不僅關係到冀州自身,更關係到幷州、幽州能否得到錢糧供應。若在冀州推行度田,能使錢糧充足,對幷州、幽州也是好的。若是不成,那就說明度田還有改進的餘地,不宜倉促推行。公與,你能明白我的意思麼?”
沮授嘴裡發苦。
他明不明白,其實並不重要,反正冀州度田勢在必行。天子這些話其實是對其他人說的,尤其是郭淮這樣的幷州人。
如果冀州推行度田有利,將來就可能在其他幷州推行。如果冀州推行度田不利,可能就要緩一緩了。
所以你們放心,朝廷沒有在幷州強行推行度田的想法。
果然,天子話音未落,郭淮等人就露出了釋然的神情,然後不約而同地看向了士孫瑞。
士孫瑞也反應過來,緩緩點頭。“陛下思慮深遠,老成謀國,此乃大漢之幸,冀州百姓之幸。”
一邊說,一邊給沮授遞了個眼神。
有慚愧,更有鼓勵。
沮授很無奈。
事已至此,他不從也得從,總不能再回鄴城去,與審配、田豐為伍。就算他肯,沮俊也不肯,田豐也不肯啊。
有他出面,為天子謀劃此事,總比那些和冀州什麼關係也沒有,一心只想立功的人好一些。
“願為陛下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