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謹言覺得900萬已經差不多了。
再談判兩天,沒有提高的話就簽約。
《青春派》的高考以及素人屬性都讓它的海外發行版權價值大跌,如果換一個流量演員當主角,並且找二三線明星當配角的話,可能900萬後面需要再加一個0。
華國這邊但凡質量還行的電影都可以將海外發行權賣出去,質量實在不行還可以賣給流媒體網站,總之根本不用擔心銷售。
在李謹言看來,《月球》的商業表現很有可能比《青春派》高得多。
首先它作為一部科幻片,實際上包含了懸疑屬性,尤其是裡面好幾次精彩反轉更會讓觀眾們欣喜若狂。
華國電影市場上面類似的佳作都有不錯商業表演,有些甚至是海外電影,像《看不見的客人》、《海市蜃樓》、《調音師》這些都有好幾億華幣票房。
很多觀眾都喜歡看反轉多的懸疑電影。
《月球》只是多了個科幻屬性罷了,將懸疑的背景放在了未來世界以及克隆人身上。
當劇情逐漸揭曉,一個又一個謎團解開的時候,絕對讓觀眾們大受震撼。
更何況李謹言還打算忽悠一線男演員出演,然後機器人格蒂的配音也最好找個大咖。
這樣電影本身的吸引力有了,又有明星因素,同時影片也可以衝擊一下少部分獎項。
誠然《月球》是一部低成本的小眾作品。
可它的口碑要是出彩的話,絕對能引起網友們的支援,甚至成為一代網紅電影。
這裡的網紅並不是貶義,只是對討論度高、喜歡人數多的讚賞。
網紅屬性帶來的後續收益跟影響力甚至會比票房收入還要高!
李謹言上輩子的時候就經常會在網上看見博主或者電影愛好者推薦《月球》,每年都反覆被提及。
能有幾部500萬美元投資的電影能夠在豆瓣電影拿到二十多萬人評分、IMDB上面三十多萬人評分?
21世紀的科幻佳作名單裡面,《月球》牢牢鎖定住一個位置。
導演鄧肯瓊斯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以及後續的《原始碼》開始走紅,成為備受觀眾喜歡的青年導演。
作為一名投資者,電影票房並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整體收益才是。
很多電影就算是票房虧本也要拍,因為它其餘收益能幾倍轉回來。
更何況這部電影的票房潛力又不低,選擇它當然是深思熟慮的。
科幻片在全世界基本上都是通行的。
到時候就算發行公司開出一億華幣的天價,他也不會賣,而是會選擇繼續走票房分成路線。
賭一下,收益或許能遠超一億。
任何一個型別的電影拍到極致,票房跟收益都不會差。
更何況李謹言還打算在科幻片深耕。
早早就拍一部低成本科幻片顯然好處多多。
等他真正成名之後就不會選擇《月球》了,而是會選擇另外一些有挑戰性的電影。
李謹言看過原版電影當然會有如此信心。
其餘人在面對這個題材跟劇本的時候就要小心翼翼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