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野心勃勃的貝多因侯爵,還是安分守己的蒙託邦侯爵,都是他們各自擔任總督的行省的最高行政長官;沒有他們的同意,白峰是不能擅自去他們的行省招募兵員的。
白峰與貝多因侯爵之間的關係自是不用多說,白峰怎麼都不可能去布羅楊松行省招募兵員;蒙託邦侯爵雖是普洛斯皇子派系的成員,但白峰最近與普洛斯皇子關係不佳,自然也不適合找上門。
更重要的是,布羅楊松行省和土倫行省中相對比較優秀的兵員,早就被白峰招募過一次;現在再去招募的話,根本不可能招募到符合標準的合格兵員,純粹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剛被收復的里昂行省和格勒諾布林行省,其總人口和青壯人口確實多餘布羅楊松行省和土倫行省;但是,坎寧安正在重建的兩省城防軍,對青壯人口的需求太大。
如果親兵衛隊再這麼大肆招募兵員的話,那麼里昂行省和格勒諾布林行省的青壯人口將會下降到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步,這對兩省的重建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簡直無異於殺雞取卵。
逼於無奈之下,白峰只得嚴令盧庫魯斯必須要制定苛刻的招募標準,選撥出兩省青壯中最為出色的那一撮人;結果,偌大的兩個行省,只為親兵衛隊提供了一千五百合格兵員。
剩下的三千五百兵員,實在沒有什麼好辦法的白峰,便透過留在尼斯行省的龍德施泰德公爵和克萊斯特公爵,從帝國軍部最優質的新兵中分了一杯羹,得到了他想要的缺額兵員。
得到五千素質極高的新兵後,盧庫魯斯直接就將這批新兵平均分給下面的五個直屬聯隊;這樣一來,親兵衛隊下屬的五個聯隊,每個聯隊的規模都由三千將士擴編到了四千將士。
很是不容易的解決了親兵衛隊擴編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後,捍死營軍紀鬆弛的問題又擺在了白峰的面前;兵力驟增的捍死營,軍紀的廢弛成了真正的大問題。
在剿匪途中吸收大量強盜的捍死營,還將一些投誠獸人的‘偽軍’部隊編入自己的作戰序列;按照利斯特的最初構想,他是準備用這些‘偽軍’,充當捍死營的炮灰部隊的。
令他措手不及的是,短時間內沒有戰事的現狀,居然讓捍死營中卑劣無恥的‘偽軍’和窮兇惡極的強盜勾結到了一起;趁著一次巡邏的機會,他們還主動襲擊了一座里昂行省的邊境村落。
三百餘名男性,不分老幼悉數被殺,四百餘名女性則被姦殺;而做出這種喪盡天良之事的,正是捍死營中的一支由三百名‘偽軍’和兩百名強盜組成的巡邏部隊。
利斯特將‘偽軍’和強盜編成巡邏部隊的初衷,是不想讓自己麾下的精銳部隊參與高風險的巡邏;畢竟,這裡是孟丹行省和里昂行省的邊境地帶,獸人大軍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
這一起影響極其惡劣的屠村事件,是由該村落一名因上山打獵逃過此劫的獵人,主動找到羽林軍團的軍營而曝光的;得知此事的白峰,暴怒之餘,命令羽林軍團徹查整件事情。
明面上的羽林軍團和暗地裡的羅網,雙重配合之下,僅是兩天時間,捍死營巡邏部隊屠村事件的前因後果就被查的水落石出;所有參與屠村的捍死營將士,都被羽林聯隊的將士們抓捕起來。
五百名製造屠村事件的捍死營將士,全部都將被處以斬首之刑,這是誰都不會有意見的決定;因為軍人也是人,他們在戰場上殺敵是出於保家衛國的目的,與這種喪心病狂的屠殺完全不同。
而且,軍人的搏殺物件往往是敵國的軍人,平民從來就不是軍人的刀劍應該指向的物件;捍死營這群敗類的所作所為,不僅觸及了白峰的底線,更超越了所有帝國軍人的底線!
隨著白峰的一聲令下,親自操刀上陣的利斯特,一個接著一個砍下了他麾下五百將士的腦袋;然而,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仍舊沒有終結,白峰的另外一道命令,在軍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處死五百名罪魁禍首後,白峰派羽林軍團的第一師團包圍了捍死營的軍營,並讓第一師團的將士們,對捍死營放棄抵抗的六千名將士,執行帝國軍史中最為嚴酷的‘十一殺’軍法!
所謂‘十一殺’,就是將捍死營的六千名將士集中起來,以十人小隊為單位,每小隊隨機抽出一人當場斬殺的刑法;這種不人道的軍法,在帝國軍中,幾乎已有兩三百年的時間沒有使用過了。
桀驁不馴的捍死營將士們,在被執行‘十一殺’軍法的過程中,不斷有人選擇反抗第一師團將士們的執法;結果卻是,所有反抗者連同被抽出的不幸者,全部都被第一師團的將士們就地格殺。
整整兩天時間,捍死營的‘十一殺’處罰才實施結束;受罰前的捍死營六千將士,受罰後只剩下不到四千五百將士,超過一千五百名捍死營將士死於這次的處罰中。
其中,固然有些將士是組成捍死營的第一批死囚,但更多的還是新加入捍死營的‘偽軍’和強盜;貪生怕死的他們,在死亡的壓迫下總是忍不住垂死掙扎,殊不知反抗只能帶來毀滅。
有屠夫之稱的利斯特,既是捍死營的統領,又是對白峰忠心耿耿的追隨者;當想要保下捍死營的他遭到白峰的拒絕之後,他毅然決然的向白峰辭去捍死營的統領之位。
覺得白峰對捍死營的懲罰過重的將領,可不止捍死營統領利斯特一人;就連其他各個軍團師團的軍團長師團長們,都一一向白峰進言,希望白峰可以免除捍死營的‘十一殺’之罰。
一向樂於傾聽屬下意見的白峰,這次沒有聽進去任何人的建議,反而讓不會質疑他的漢斯率軍去執行軍法;這是因為,捍死營將士的屠村做法,越過了白峰心中最不可逾越的那條底線。
針對敵人城市的屠城,在羅馬世界的白峰不是沒有做過,但那是敵人的城市;在白峰看來,一支軍隊最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對自己國家自己民族的平民百姓舉起屠刀,這是原則問題。
出於殺一儆百的目的,白峰固執的堅持了自己的決定,並拒絕了利斯特的請辭,命令他必須繼續擔任捍死營的統領;事實證明,固執的人永遠不止白峰一個,利斯特同樣是個堅持己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