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投機者。
總是會看人下菜碟,在上司最開心的時候,送上自己最真誠的祝福!
或者在上司最失意的時候,送上一劑最寬心的良藥!
前者是為上司放鬆故有防線,而放大喜悅效果。心量最能容納百川的時候。
後者則是自我封閉,放大心灰意冷,其最為沮喪無助的時候。
兩者的共同點就是,彼時的那個上司沒什麼分辨力,智商趨於為零。
這會元善見只想著報復,除掉高澄再建東魏國以往的神勇。
元善見隨口吟的那首詩,被士蔣,荀記,偶然聽到。
出於一個帝王的敏感,皇帝的吟詩之意,知道是時候該為國家挺身而出了。
荀記找來了四簿郎中。
河內人元謹。
華山人王大器。
淮南人王軒宏。
冀北人王輝。
“賊澄有辱皇命,不如找個機會以除後患。”
一起密謀於宮中,商量著找個恰當時機把高澄給幹掉,好在末帝元善見面前立一件大功。
幹這種事是存在很大風險,而且還是冒著生命危險,搞不好就會身首異處,人頭落地。
沒風險的事皇帝就親自做了,哪還輪得著他們。
所以存在一定風險的事,要讓心腹去做才會得到皇帝的認可,如果誰都能做到就不會產生震撼的效果。
富貴險中求,國家之事就是這樣,成功和失敗總是成正比,世間一些升遷的神話,正是那些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將良心昧在心窩裡的人,給塑造出來的,就像史書上把高家給美化的萬不可敵,實際上高家的詛咒從高澄那輩就有了。
光有風險意識顯然不夠,做事還要有頭腦。
這些大臣商量了半天,想出一個萬不得已的笨方法。
“欲刺高澄,以偽山,而作地道向鄴北”
假裝以皇帝的口吻。
“要在宮裡修一座假山,之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偷偷摸摸的打通地道,一直挖到北城千秋門下,直通高澄的府邸。”
再招募死士。
攻其不備的竄出來刺殺高澄,刺殺活動需要及其周密,極為隱蔽,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此舉卻大動干戈,耗時長久,首先便犯下大忌。
即便這幾個大臣守口如瓶,機靈行事,挖地道總不能親自上任吧。
玩的了投機,不一定玩的了鎬頭,就算那些僱來的工人都是啞巴,敲挖狗刨的動靜也不會隱瞞太久。
“音速是在大氣壓下傳播最快的聲音”
對於幾個手裡沒有兵權的文官來說,出此下策確實出於無奈。
此事很快便被巡邏的門吏發現了,他們聽到地下有敲鑿之聲,感覺蹊蹺,急忙向高澄做了彙報。
“齊王,小臣晝夜可聽有鑿地之聲,齊王還是派人去查一查吧。”
高澄有點疑惑,找來幾個工人,讓他們在聲源出現的地方挖掘。
結果可想而知,地道出現無疑是大白於天下,方向直指著自己的寢室。
高澄氣的咆哮如雷,獸性大發,這一舉動差點沒讓高澄原地爆炸。
“好小子!你元善見這是想要我的命啊,恨我不早死啊,那我就送你見閻王去吧”
當下召集了一切人馬,殺氣騰騰的闖進皇宮。
這一次高澄是真的生氣了,一個人最不能容忍的並不是比他有才華的人,而是不如他的人對他的藐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