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一個對內心充滿渴望,對生活,對未來,還抱有希望的人,他是絕對不甘心做別人擺佈的影子,被眾人踩在腳下,隨之東遊西走,吃別人給的嗟來之食,更不會搖尾乞憐。
東魏國的君主元善見更是如此,別看這小子丟了皇帝大位,最後灰溜溜的退出歷史舞臺,可人家長得儀表堂堂,美儀風,性格優雅沉靜,遇大事而不亂,始終保持著一副頗有心機的樣子。
夕陽漸漸被夜色所代替,月亮也悄悄的爬上了屋簷,在鄴城大街的一株垂柳下, 有數十小兒,正圍坐一團,拍著手,異口同聲的唱著這麼幾句童謠。
“可憐青雀子,飛來鄴城裡,羽翮垂欲成,化作鸚鵡子”
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各自奔走忙碌著,忽然由一輛四匹駿馬拉著的豪華攆車,在一群威武的甲兵之下,穿過街頭,高歡不久前剛剛官拜大丞相,聽見有小兒唱這樣的童謠,不免有點疑問,盼復左右。
“將小兒帶來”
高歡看著其中一個大點的孩子,問、
“其他人都跑了你為什麼不跑啊。”
孩子看著眼前的兵甲滲人的軍將,正呼吸急促,見問又是一慌,深吸了一口氣,這才回答。
“回大人,我的右腿有殘疾,奔跑不便。”
高歡一聽,微微一愣,掏出一吊錢,遞給小兒,說。
“我念你身有傷殘,只要你如實回答,可饒你死罪,告訴我,你們方才所唱童謠是誰作的”
小兒見問的是這件事情,神情一鬆,說、
“這首歌滿鄴城的人都會唱,是半個月前一位叫黑獺的先生教我們的。”
“黑獺”
果然是那個老賊。
南北朝時期有兩位大奸臣,第一是蘭陵王高長恭他爺高歡,第二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周開國皇帝宇文泰。
公元543年,年僅11歲的元善見被皇族兄弟和大臣推上那尊既害怕又敬畏的天子大位,在初登皇位的那幾年,他是非常快樂的,一個11歲孩子嘛,又不懂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安天下的大事,他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皇家大院裡泡上一壺茶,讀著兵書戰策,然後滿世界的找來一位戰功赫赫的武將,穿上甲冑和自己對幹,要是武將被打敗了,就會取來一副弓箭趁其不備將其射殺,如果元老闆敗陣不僅不處罰,而且大大滴獎賞武將,別人都願意吃勝仗,這倒好這小子願意吃敗仗。
歷朝歷代百年都不出一個這樣的人,元善見挺奇葩的,就跟大腦有病一樣,估計那個時候也沒有精神病醫院,也難免這個年齡的小孩子都會對英雄主義產生一種濃厚的興趣。
看著皇宮殿宇的氣派,錦衣玉食的供給,以及文武百官每天的頂禮膜拜,無不讓他幼小的心裡感到成就和滿足,他從來不用做什麼事,而且東魏國的任何大事小情都要經過元老闆的答允,即便大臣想做某一件事,那也要以他的名義釋出出去才算數。
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少不閉室的天真,逐漸的成長了起來,就這樣在某一時刻,元善見忽然覺醒頓悟了,原來自己並不是不需要做事,而是已經有人早早的幫他安排好了一切,所謂那些需要他御筆親批的重要事宜,他也只能微微的點點頭,不敢對高歡說一個不字。
元善見本來就是個庶子,小時候不受他爹的待見,外出打獵,會見外邦,甚至吃飯,他爹都不願讓他和皇族的兄弟姐妹坐一起, 嫌他的出身不好。
“帶著你巡遊天下,我還不夠丟臉的”
他想的從來都是我爹封我一個王,給我一片地管吃喝玩樂就行了。
萬萬沒想到有一天自己能登上大位,當上東魏國的皇帝,純屬是個意外。
北魏末年,拓跋家族當年那股令人聞風喪膽的雄風已不復存在,在平息了爾朱榮的動亂之後,權臣高歡買通大臣投票立元修為帝,史稱[魏孝武帝]。
將北魏的國事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沒曾想,元修傳承了本家拓跋家族的遺風,是一個極為強硬的年輕人,儘管他無奈娶了高家的二女兒,但是這種聯姻卻沒能扣住他的心,更沒有扣住他的人。
在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他也看出了老丈人高歡的不臣之心,最終表示要和老丈人徹底決裂。
“我不是娶了你的女兒嘛,我不要了還不行嗎,你個老賊別拿這種把戲來糊弄我,我元修可是有道明君”
不久他就拋下了新婚不長的妻子,遠走關外,投靠已經吃下關中大片土地的大諸侯宇文泰。
倆人雖不成謀面,卻對雙方的功績早有耳聞,彼此見面之後各種寒暄,元修苦著臉說,宇文兄,那個破皇帝我不幹了,高歡那個老賊欺人太甚,我可不想做他手中的一顆險棋,那老賊的心思我早已看出,早晚我會被他所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