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事實也是這樣,但各國統治者的添油加醋可也一點不少。
這一點,也是嬴政日夜頭疼的地方。
以前,沒統一六國的時候。
秦國就那麼大點的地方。
只需要控制好學堂和知識傳播就好。
但統一六國後,邊疆遼闊無比。
知識的傳播大大受限。
尤其是遠離皇都的地區。
甚至有自己的地方法。
這些,都是嬴政管不到的地方。
嬴政想管,但管不到。
一條政令,下發到偏遠山區光路程就得足足半年。
訊息的傳回也是如此。
比如某地發生疫病,請求賑災撥款。
然後嬴政拿到訊息的時候,就已經過去了半年。
半年,別說賑災撥款了,當初請求賑災撥款的這個人都不一定還能找到。
所以,對於嬴政來說,皇權形象只能由時間去滲透,別無他法。
當然,這是沒遇到秦逸之前。
遇到秦逸後,扶蘇在他那裡學習了大量的超前知識,包括很多超前的政治理念。
這些理念,也透過扶蘇,讓嬴政有了不一樣的思路。
比如之前秦逸跟扶蘇提到的幼兒教育。
孩子要從小抓起,教導他們樹立起全新的國家形象。
當然,父母接受度不高肯定會影響到孩子。
所以扶蘇從秦逸的思想中稍加改良了一下。
因為秦逸告訴他,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興衰,分合,這是天數。
但唯獨知識,可以記錄,可以學習,不分年月,不分貴賤。
所以,扶蘇就在想,能不能把國家形象融入到小故事裡,再透過幼兒讀物來影響下一代?
比如,秦逸講過的三隻小豬。
那能不能改成三個秦國人。
如此這般,孩子在讀的時候,下意識會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潛移默化的改變他們。
讓他們時刻記住,我是秦國人,我愛我的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