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世界的封印
當年,哲人王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的格局雖然已經固定,但是和如今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當時的世界已經基本被鬥者掌控,其他的修行者雖然種類繁多,但整體實力還是比不上鬥者的。
但是,雖然其他的修行者修行的難度相對較高,但是並非完全不能選擇。對於一些天賦更加適合其他修行方式的人來說,選擇非鬥者的修行方法,反而是不錯的道路。
如此,修行界就在鬥者和非鬥者兩大類的動態平衡中穩步發展,無論是鬥者還是非鬥者,時不時都能誕生出一些天賦異稟的強者。比如哲人王,當他來到這個世界之後就展現出異常的魔法天賦,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了很強的程度。
而維持著鬥者和非鬥者平衡的,就是當時的七大禁地。
和現在銷聲匿跡的七大禁地不同,當初的七大禁地可以說是修行界的中心,幾乎鬥者世界所有的修行者,都和七大禁地有著或有或無的聯絡。無論是朋友還是敵人,七大禁地在整個修行界中的地位都是無可撼動的。
七大禁地之中,南疆的兩處龍穴以及北域極北之地都屬於非鬥者一派,而天魁城、龍宮城以及大裂谷的起源之地都屬於鬥者一脈。而神隱村作為七大禁地中最為強大的一處,卻是鬥者和非鬥者的中立派,神隱村之中既有強大的鬥者,也歡迎各種其他的修行者。
正因為神隱村在從中斡旋,鬥者和非鬥者才維持了幾千年的相對和平,當初的哲人王還在神隱村進行過魔法的修行,可見當時的神隱村,可以說是所有修行者心中的聖地。
但這一切的平衡打破,也是從神隱村開始的。
從萬年之前開始,天地之間的氣運便發生了轉變,原本的鬥者只是千萬種修行道路中最為弱小的一支,無論是劍仙還是魔法,無論是異能還是武技,各種修行方法都有自己的獨到一面,但是鬥者修行過於平和,雖然各方面都比較平衡,但換句話說,也同樣更加平庸。
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天地氣象開始改變,其他的修行之路愈發變得困難,而鬥者的修行方法反而更加適應這種改變。這樣的變化持續了幾千年,知道哲人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才最終促成了鬥者和非鬥者分庭抗禮的局面。
可這艱難維持的平衡終於也被打破了,而打破這一局面的,正是一直致力於協調鬥者和非鬥者矛盾的神隱村。
哲人王還記得,突然有一天,七大禁地同時宣佈關閉,第一個閉門不出的便是神隱村。神隱村原本赫赫有名的十二家族全都回到神隱大陣之內,而整個神隱大陣,也完全隱藏在了千洞山脈,也就是當初的千靈山脈之中。
隨著七大禁地閉門不出,修行界驚訝的發現,天地氣象再次運轉,原本非鬥者只是修行困難而已,但是如今卻極難精進。當然,之前的修行並不會消失,但是未來卻再難寸進。如此劇變直接導致鬥者和非鬥者矛盾的激化,更重要的是,當初維持而這平衡的七大禁地,也在這個時候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之中。
在當時那個情況下,整個修行界陷入了完全的瘋狂之中,自然沒有人停下來思考為什麼。鬥者只想著排除異己,而非鬥者則疲於奔波只求自保,如此混亂的場面足足持續了上百年,最終,在天地氣運的扶持之下,鬥者終於徹底掌控了修行界的一切,而非鬥者的存在以及讓他們的修行方法,也被從歷史中完全抹殺。
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完成了自我覺醒,並且躲到了異世界理想國之中的哲人王。
聽到這裡,李遊突然想到,自己在斷劍峰劍仙洞中,曾經見過劍仙存在的痕跡。劍仙洞的壁畫之上,李遊還曾經見過劍仙當年的幻象,千洞山脈曾經也流傳過有人一劍將斷劍峰削成兩半的傳說,如今看來,這位斷劍峰的劍仙,和可能也是當年被鬥者追殺的一名劍仙修行者。
李遊心中不是滋味,當年得是怎樣一副慘烈景象,這完全是一個族群對另一個族群的當方面屠戮。雖然非鬥者曾經能與鬥者分庭抗禮,但是隨著天地氣運的改變,這場戰鬥也失去了該有的平衡。
哲人王看李遊心中有所思,也不著急,待李遊神色恢復正常之後,這才繼續說道。
當時的哲人王因為巧合之下以創世之書將自己變成了精神體,以此達到了A階巔峰,並一舉創立理想國躲在了異空間之內,從而躲避了當時的亂世。但正因如此,在那個或者殺人或者被殺的亂世之中,哲人王也成了當時唯一一個,可以從第三方角度看待這場爭鬥的人。
哲人王從異世界裂縫之中不斷觀察著當時的修行界,他一直想要探查七大禁地封閉不出的真相以及天地氣運變化的原因,但是卻一直理不清頭緒。不過好在,哲人王在轉變為精神體之後,只要及時更換一具肉身,便等於擁有永恆的壽命,因此他也有了足夠的事件來探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