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官這樣凌駕於所有權利之上的機構,本身的存在是非常危險的,如果神官之中出現了思想危險的份子,那麼最終會將北域引導到混亂的局面中去。可北域自摘星祭誕生以來,已經維持了幾百年的和平,難道九位神官都是愛好善良的和平份子?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就在一百多年前,當時的九位神官之中有近七人都是激進分子,他們主張將北域的彼此矛盾宣洩到南疆,藉助侵佔南疆的土地,來實現所有城池勢力的擴張。這樣的宗旨得到了更多人的響應,當時北域近六成城池都已經做好了戰時準備,只待神官會議做出最後決定,他們便能揮師南下,痛快一戰。
可當時會議的最終結果,確實取消南下,所有人休養生息,不得擅動。
如此大跌眼鏡的決定自然遭到了眾人的反對,所有人都無法接受這個結果,他們一度懷疑是那七位南下派的神官中有人變節,這才導致最後南下計劃的取消。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當時的九位神官之中,那七人全部投票支援北伐,可就在七人以為大局已定之時,當時的上天罡三十六城城主卻掏出了自己的城主令。與其他人的城主令不同的是,他的城主令上居然刻畫著摘星祭血跡的符文。
原來,上天罡三十六城城主,作為天罡地支的看門人,每一屆摘星祭都會被選為神官。而天巧城城主作為神官的唯一職責,便是在神官會議得出不利與北域的決定是,他擁有一票否決的權利!
“燕城主,如果其他八位神官不遵守天巧城城主的一票否決權,最後會有什麼結果?”李遊問道。
燕回答:“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敢違背,但我執掌城主令已有四十年,歷任兩屆神官,我認為,如果其他八位神官違反了我的一票否決權,那麼他們將如摘星祭的不願接受名次下落的城主一般,被血祭摘去心臟。”
“原來如此。”
李遊此刻終於明白了,制衡整個北域的摘星祭的運作原理。
摘星祭決定一百零八座城池的名次,神官會議則決定北域的發展和安定,而註定成為神官的天巧城,則是整個北域和平的守門人。最讓李遊驚訝的是最初完成這套系統的高人,將北域的亂局控制到如今這種程度,真不知這位高人到底是何身份。
同樣,李遊也終於明白了燕雲屢次受襲,甚至一名C階鬥者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將燕雲殺死的原因。
其實朱武要殺的不是燕雲,他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奪取天巧城城主之位,畢竟最新一屆的摘星祭即將來臨,如果燕雲在這個時候死亡或者受傷,那麼必然無法在摘星祭中獲勝。如此一來,下地支七十二城之中必然會有人取代燕家的城主之位。
“不好,既然有人盯上了天巧城,那豈不是意味著,有人想要取代天巧城城主在神官會議中的一票否決權?”李遊突然驚呼道。
燕回點了點頭:“沒錯,實際上在二十年前,當時我的長子燕乙本能夠在摘星祭中獲勝,最後被奸人所害導致戰敗。事後我便命人徹查此事,雖然還沒有查出幕後黑手,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夥人早在二十年前就盯上了天巧城的城主之位。”
李遊陷入了沉思,天巧城城主之位聽起來誘人,但卻並沒有那麼方便。天巧城城主擁有的是一票否決權,並不是一票決定權,只有在遇到不利於北域的決策是,才可用一票否決權進行否決。
“等等,這夥人的目的難道是奪得否決權之後,將其棄之不用?”
李遊猶如醍醐灌頂,身後有如一陣冷風吹過,讓他不自覺的打了個冷戰。如果幕後之人的目的真的是這樣,那他所圖謀的一定不是小事,說不定比當年七位神官意圖揮兵南下還要嚴重的多。
燕回神色有了些許悲傷:“二十年前,小乙真是覺察到了這一點,因此不惜犧牲性命也要保住我這條老命。若當時我真的讓出天巧城城主之位,我們燕家是小,恐怕整座北域都會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燕城主,如今燕雲已經無法戰鬥,此次摘星祭天巧城必敗無疑,如此一來不是被那幕後之人得逞了?燕城主,你可還有其他的辦法,你儘管說出來,只要我李遊能夠辦到的一定全力相助。”
李遊也不是假客氣,畢竟北域和千洞山脈離得這麼近,如果北域真的除了什麼動盪,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千洞山脈以及隱藏於千洞山脈數千年的神隱村。況且李遊此次來到北域是為了尋找多年前出走的馬族族人,若北域真的陷入混亂之中,恐怕馬族族人也會受影響。
然而,李遊萬萬沒想到的是,燕回居然起身一巴掌拍到了自己的肩膀上,用一副溫暖的面容對李遊說道:“其實也有破解之法,李遊侄兒若不嫌棄的話,認我做個爹,此事就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