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夜晚總是短暫的。前來上朝的群臣還在宮外等候的時候,天色就已經矇矇亮了。
李治從武媚娘床上爬起來,在宮女的服飾下穿衣洗漱。
或許是因為蝴蝶效應,此時的王皇后和蕭淑妃依舊得寵,只有在李治為朝市頭疼時,他才會宿在武媚娘宮中。
“媚娘。關於今日朝廷議事,你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武媚娘歪了歪頭,俏麗的面容上滿是思索,須臾之後嘆了口氣:“沒有。世家之所以被稱為世家,就是因為世代相傳,枝繁葉茂。哪怕山東世家死絕,九嵕山也殺了一批,但這些世家的讀書人還是會源源不斷的冒出來。在解決取仕這個問題前,陛下您永遠無法真正萬事順遂。”
“可現在還能有什麼辦法?”李治揉了揉眉頭,“世家之間世代聯姻,又喜歡多方下注,就算我在朝堂之上一時強硬,實際上也佔不到什麼便宜,最終依然會被他們佔據上風。”
“那又有什麼辦法呢?”武媚娘嘆了口氣,“自漢以來,設立宦吏,扶持外戚,改制科舉,甚至是毀宅滅門,都是為了削弱世家的影響力,加強君主的權力,但一直收效甚微。除非……”
“除非什麼?”李治眼前一亮,雙手搭在武媚孃的肩上。
“陛下,世家得以猖獗至此,除了各自割據互不干擾再加上相互聯姻之外,還有兩個要素。其一,是對教育的壟斷。自古以來,書籍就是稀缺之物,自漢以來更是被世家大族所壟斷,這就導致百姓根本無法接觸經史子集。聽說最近出現了一種雕版印刷術,可以快速印造書籍,希望這玩意可以打破現在的局面。其二,刑不上士大夫。”
“陛下您之前聽說過嗎?那黃庭因為通州蝗災之事,大鬧朱雀街,在數萬百姓的注視之下痛斥鄭良,最終卻只得到先帝一句收押的結果。為了給通州百姓一個交代,他不得不親自出手將其斬殺。”
李治沉默半晌,嘆了口氣:“父皇也是沒有辦法。建國之初,朝堂和天下的穩定全都需要靠世家出力,就連制定律法的都是世家中人,他們又怎麼會讓自己受律法的束縛?”
“但這樣不是辦法。”武媚娘心一狠,“陛下若是狠得下心,不如送世家一場外戰大敗,再趁機苛責主將及其世家,趁機替換上親信,削弱他們在武將以及朝堂的影響力!只要陛下兵權在手,世家總要有所忌憚。”
“這……”李治有所意動,但又於心不忍,“媚娘,若是大敗,必然損兵折將,那些世家無所謂,可那些手底下的兵……”
“那些是世家的兵,不是陛下的兵。”武媚娘眼神陰翳,“只有世家的兵死絕了,剩下的才是陛下的兵!”
李治猶豫再三,終於下定了決心……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大明宮內,隨著黃門的一聲高呼,此次朝會終於開始。
“陛下!臣有本奏。”程務挺舉笏喝道。
李勣作為武將天花板,這種戰事是不該由自己提出的,那作為程名振的兒子,李勣看好的後輩,由他來提最是合適。
“程愛卿請講。”
程務挺深吸一口氣:“陛下!邊關急報,阿史那賀魯帶兵入主千泉,屯兵邊關,有叛唐自立,攻伐邊關之象。玉門關與陽關已經陳兵戒備,併發函向陛下請示如
(本章未完,請翻頁)
何應對!”
“將戰報呈上來!”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個訊息,但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的。李治接過戰報,胡亂看了幾眼,合折問道:“眾位卿家有何計較?”
“陛下!”宰相上官儀首當其衝。他不是出身世家,一身墨水全是幼時在寺廟裡學來的,自然不會站在世家的立場,“阿史那賀魯只是一個縮影,突厥屢次反覆,犯我疆域之心不死,實在可恨!臣提議,派大軍前往,將其斬草除根,震懾宵小的同時,也可將突厥大片馬場納入我朝版圖,此為一舉兩得的舉措。”
“陛下不可!”鄭良族弟鄭韶上前,“突厥蠻子屢剿不止,貿然派大軍前去,若是無功而返,只怕勞民傷財。另外,臣聽聞高句麗亦有異動,此時對突厥用兵,萬一高句麗伺機而動,威脅我朝北邊邊境,該如何是好?”
“鄭大人是看不起薛將軍?”程務挺反問,“薛將軍從軍以來,少有敗績,更是多次征伐高句麗,高句麗蠻夷聞其名,無不聞風喪膽。有他守衛幽燕之地,高句麗不過跳樑小醜耳,有何懼哉?”
“非也!”崔氏一位朝臣同樣站了出來,“程將軍可是忘了山東?薛將軍固然用兵如神,但是面對山東這等神鬼之禍只怕也是無能為力。若是山東趁高句麗異動作亂,只怕連收拾殘局的人都沒有吧?”
“崔大人何故小看我三河子弟?”御史裴炎怒氣衝衝道,“我裴炎雖不才,但也有拳拳報國之心。北伐乃國家大事,無論是突厥還是高句麗,都是我大唐之患,不得不打!若是陛下擔心山東作亂,那臣願意出使山東,與那陳禕口舌一番,若事不可為,臣願客死山東以明吾志!”
在場世家子弟頭疼得緊。這個裴炎,明明是世家出身,卻偏偏將國事看得最重,滿心都是為國效忠,根本不考慮山東出來搞事下一個地方很可能就是你河東。
李治也是哭笑不得。這裴炎有魏徵之風,他其實是很欣賞的。但這傢伙脾氣比魏徵還暴躁。魏徵最多是死諫,他那是見人不爽直接開噴。偏偏他說的還很有道理,站在大義的角度讓你啞口無言。要不然怎麼能叫刺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