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號命名為TSM201的第一批產品經測試,各項效能指標全部達到規定標準,訊息傳到上級機構,主管部門的領導非常高興,以部委的名義向天晨材料研究院發來了嘉獎令。
與此同時,陳耀華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二十餘家醫療器械生產單位的電話或電報,訂貨量成倍增加。因為TSM201是一種全新的產品,暫時還未納入全國調撥計劃,使用者們只能直接向521工程指揮部訂貨。
把需求情況匯總以後,陳耀華跟周玉明商量,他想知道現有生產裝置在規模上能否滿足需求。
看到使用者的需求資訊,周玉明做了一番核算,“裝置的設計規模可以滿足目前的需求,將來就不好說了。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生產TSM201的一種矽烷原料是試驗二組開發的,如果TSM201要想大規模投入生產,這種原料的產業化也得跟上,否則,TSM201的生產計劃就會成為無米之炊。”
近半年陳耀華的主要關注點,先是田海濤課題組的工業化試驗,再就是周玉明課題的產業化,加上一大攤行政工作和他自己負責的一項科研課題,這期間他很少顧及其他工作,其中試驗二組孫良才負責的原料生產線搬遷,還有他們課題組負責開發的新原料課題進展情況,孫良才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上交匯報材料了,因為太忙,老陳也沒催問。
周玉明提到TSM201正式投產,需要試驗二組開發的新原料及時配套,這讓陳耀華猛然想起了試驗二組的工作,“對呀,原料不配套,一切都是枉然,不過這件事我來處理,你專心準備正式投產的有關事宜就可以了。呃,你們專案的工業化試驗和試生產期間使用的這種原料,是從哪裡得到的?”
“這種矽烷原料其實用量並不大,但不可或缺,工業化試驗和試生產階段使用的矽烷原料,都是試驗二組從實驗室製備的。”
“也就是說,即使TSM201正式投產後,這種矽烷原料的用量也不大。玉明,你能否估算一下每年的總需求?”
“即使TSM201滿負荷生產,每年對這種原料的需求量也超不過20噸。”
“需求量不大嘛,”陳耀華想了想,“好吧,咱們分頭準備。”
本來打算把所有原料都轉到地方企業生產,但這種矽烷原料用量這麼少,老陳估計地方企業對規模很小的專案不會感興趣,他找二組組長孫良才商量對策。
知道情況後,孫良才十分肯定地說:“每年用量才二十來噸?地方企業不可能接受這麼小的專案。”
“我也認為沒有企業對小專案感興趣,雖然你們把原料製備技術開發出來了,如果沒有企業願意接手,生產TSM201還是缺乏一種關鍵原料,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孫良才皺著眉頭,“主任,我們只管開發技術,至於如何落實生產單位,不是我們的職責呀!”
“我知道不是你們的職責,這不是跟你商量解決辦法嘛。”見對方無計可施,陳耀華想了想,“要不這樣吧,你抓緊時間拿個技術方案,這麼小的產量,咱們自己在試驗車間也可以生產。”
“在試驗車間生產?就當做工業化試驗,嗯,這倒是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是原料生產線搬遷,我的時間也很緊張啊!”孫良才覺悟沒那麼高,他沒有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良才,這件事非常著急,事關TSM201能否按時投產,哪怕你犧牲一點休息時間,也要儘快把技術方案拿出來,只要有了技術方案,其他事就不用你管了。”
以孫良才倔強的性格,如果換做其他任何人,他都不會給這個面子,但陳耀華不一樣,一方面他敬佩老陳的為人,另外,在TSM研究室成立不久,因為孫良才在所有課題組長中工資最低,陳耀華把極其難得的漲薪機會讓給了他,想起那件事,他至今心存感激。
“好吧,我一個星期內拿出矽烷原料的生產方案。”
“一個星期太長了,儘量爭取三五天之內吧。”
孫良才遲疑片刻,最終還是答應抓緊時間工作,他不負重託,在第四天把生產方案交給了陳耀華。
有了技術方案,陳耀華把周玉明和試驗二組的小高找來商量實施計劃,他把矽烷原料面臨的境況向兩人做了簡要介紹,“因為需求量太小,沒有企業願意接手這樣的小專案,為了不耽誤TSM201的按時投產,現在只能靠自己解決原料問題了。”
周玉明對此並不在意,“其實這倒沒什麼,這點產量就相當於一個工業化試驗的規模,安排十幾名職工就能完成。”
“生產管理好辦,關鍵是接下來的裝置建設,孫良才已經給出了技術方案,小高把這個方案拿去看一下,玉明,咱們幫小高在試驗車間選擇一套舊裝置,讓安裝施工隊改建一下,也許能節省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