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許長期主管後勤工作,對有關政策不甚明瞭,原以為天晨材料研究院有了生產性收入和可以支配的資金,他這個主管後勤的副院長就可以大幹一場,為全院職工的住房和福利貢獻自己的光和熱,哪知事情根本不是如他想象那麼簡單,梅院長的提醒,讓老許再度失望。
計劃經濟時代,只要列入國家計劃的產品,都不存在銷售問題,產品銷售完全按計劃調撥,但獲得的利潤也不能隨便支配,而是先上繳給有關部門,再根據情況往下撥付,特別像天晨材料研究院這種部屬科研機構,即使自己能夠創造經濟收益,自由活動的空間也非常有限。
聽了梅院長的一番解釋,老許覺得自己的理想又將落空,“如此說來,你剛才提到的好訊息,對解決天晨材料研究院的職工住宅問題,也沒啥幫助呀!”
梅院長總是冷靜的,面對現實,他既不盲目樂觀,也不唉聲嘆氣,站在他的高度,他始終能看到事物的兩面性,“不要這麼悲觀嘛,我不是說過嗎?521工程的主要意義在於為國家建設和國防工業提供效能優異的TSM材料,但專案畢竟是天晨材料研究院研發成功的,而且專案的產業化又放在咱們這裡實施,它總會帶來一些利益上的好處。”
“怎麼體現呢?如果按照你那說法,我看不到對天晨材料研究院的任何益處。”
“現在看不到,但我認為將來會體現出來。只要521工程產業化專案建成投產,創造的收益即使全部上繳,咱們再向上級機構申請資金,我就不相信還會像現在這麼難。”梅院長認為,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話自有其道理。
“不是還要打報告向上級機構申請嗎?麻煩一點也沒少!”老許氣呼呼地說。
“那沒有辦法,雖然麻煩照樣少不了,但申請資金的優先權總會有一點,對我來說,這就很不錯了。”梅院長見多識廣,他現在是個容易滿足的人。
“哎喲,如果按照你這說法,三年之內能讓職工住宅緊張狀況得到緩解,就算是快的。”
“嗯,差不多吧。凡事不要著急,關鍵是你再著急也沒有用,程式得一步步走,審批得一道道過,民間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的心情我很理解,但咱們也要面對現實。”
雖然單位各項事務都有專職副院長分管,但哪一方面做的不好,作為全院的行政一把手,梅院長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許副院長分管後勤,職工住房緊張狀況得不到緩解,令他心急如焚,對於住房問題,梅院長為此又何嘗不是焦慮不安?這些年來,哪次進京開會,不是一有機會就找上級機構主管部門負責人訴苦?因為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梅院長早就覺得愧對全院職工。
許副院長提出貸款修建職工住宅,方案雖然不可行,但梅院長讚賞他這種積極工作的態度。一旦521工程建成投產,即使情況不會像老許想象的那麼樂觀,畢竟條件更加成熟,解決職工住房的問題就多了幾分希望。
......
新職工崗位培訓已經進行了三個來月,這天下午,陳耀華和周玉明從裝置安裝現場回來,途徑521工程工業化試驗裝置小生產基地,他突然剎住腳踏車,“走,進去看看新職工培訓情況。”
兩人來到小生產現場,不動聲色地從一個崗位到另一個崗位,一連觀察了多個崗位的操作情況,既沒發現一個老師傅給新職工講解操作過程,也沒見到新職工主動上前詢問,積極跟隨老師傅學習操作技能的現象。
“這不對呀!這次崗位培訓,你跟這裡的工段長是怎麼交代的?”陳耀華側身看著身後的助手。
周玉明也覺得奇怪,“我一直跟他們強調,培訓過程要按照指揮部制定的程式進行,看來在具體執行時打了折扣。”
“叫人把這裡的工段長找來,問他這是怎麼回事兒!”
不一會兒,工段長來到跟前,陳耀華劈頭蓋臉地問道:“指揮部交給你的崗位培訓任務,完成的怎麼樣了?”
“崗位培訓......,一直在做呀!怎麼啦?哪個地方做得不對嗎?”工段長一臉茫然。
“一直在做?這麼多崗位上怎麼沒見到老師傅跟新職工的互動?一個也沒有!”
工段長這才意識到領導不高興的原因,“陳總,事情是這樣的,新職工們不是已經參加培訓兩三個月了嘛,即使‘上一休二’,他們對本崗位的操作過程也很熟練了,所以,你現在看不到新職工跟老師傅們的互動,剛開始那段時間,不僅老師傅們教的認真,新職工們學的也很積極。”
“本崗位的操作都很熟練了?你是對他們進行過考核?還是聽他們自己說的?”
“這個......,我聽他們自己說過,也聽崗位上的老師傅們說過。”
“那不行!要看實際效果,這兩天讓指揮部出面,對各崗位的新職工進行考核,過關了,輪轉到另外的崗位繼續培訓,不能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什麼都會了。”
陳耀華的這番話,實際上是給521工程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周玉明佈置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