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華對助手們的討論進行了歸納總結,他認為大多數觀點都很有道理,尤其是合成TSM材料過程中的溫度、壓力、介質和引發劑用量等,需要在接下來的試驗中進行重點考察。
另外,助手們還忽視了一組資料,那就是這批樣品的低溫效能也不太好,如果一種密封材料在低溫下使用發生碎裂現象,這種材料同樣是有缺陷的。
但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批樣品的抗拉強度有了大幅提升,抗壓指標也有改善,這讓陳耀華很受鼓舞,正如幾位助手所說,原料質量的提高,對於TSM效能的改善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他認為這方面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雖然透過理論分析明確了下一步的試驗重點,但具體實施時,陳耀華和他的助手們卻面臨一些棘手問題。
大家已經達成共識,要繼續提升TSM材料效能,首先需要提高合成反應溫度,物化專業畢業的許巍提出了第一個難題,“頭一批樣品是在大氣壓條件下合成的,根據液體蒸氣壓與溫度的關係,在標準大氣壓下,當時的合成反應溫度所能達到的極限就是液體物料的沸點,在現有條件下,反應溫度已經無法提高,要想在更高溫度下合成TSM,只能透過其他途徑。”
“是啊,正常大氣壓力下,溶液體系的最高溫度只能達到其沸點,若要提高體系溫度,要麼將合成反應置於高沸點溶劑中,要麼讓體系處於密閉狀態,只要溶液上方的壓強高於標準大氣壓,體系的沸點必然升高,合成反應溫度就能提隨之升。”周玉明也有類似看法。
聽了兩位助手的分析和建議,陳耀華沉思良久,過了足有五六分鐘才說道:“在現有條件下,確實沒有提高合成反應溫度的可能,玉明建議將材料合成反應置於高沸點溶劑中進行,這種思路是積極的,值得鼓勵,但並不可行。”
陳耀華跟助手們討論技術問題,從來都是以理服人,絕不以領導的身份和較深的資歷自居,他進而解釋道:“首先,在國內找不到符合要求的高沸點惰性溶劑,其次,即使有這種高沸點溶劑,在其中合成出來的材料如何跟溶劑進行徹底分離?這也是個難題。如果溶劑分離不乾淨,無異於在材料中混進了雜質,反過來又將影響材料效能,果真如此的話,咱們做的一切,豈不都是無用功?”
包括周玉明在內的幾位助手和其他參與討論的技術人員點頭稱是,“可不是嘛,如果不能跟溶劑進行徹底分離,再優異的材料效能也無從體現。”
陳耀華頓了頓,繼續分析道:“倒是小周提到的第二種方案,我認為具有可行性,唯一的問題是現有試驗裝置都只能在標準大氣壓下使用,上哪兒去找能承受壓力的合成反應器呢?”
這個問題連陳耀華自己也覺得不好解決,助手們剛才還踴躍發言,現在變得鴉雀無聲了。
片刻之後,快人快語的許巍提醒道:“現在看來,使用抗壓裝置提高合成反應溫度是必由之路,既然實驗室沒有這種裝置,咱們是不是應該買一臺?主任,你不是一再強調為了試驗取得成功,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省嗎?我覺得這就是該花的錢。”
陳耀華覺得言之有理,他當即給妻子範紅英打電話,讓她幫忙在院圖書館查詢國內的試驗裝置生產廠家,不到半個小時有了結果,範紅英查到五六家生產單位。
記下單位名稱後,陳耀華給院辦打電話,申請使用長途臺,隨後,他讓許威和周玉明去院辦的長途電話室,跟查到的幾家單位聯絡。
大約一個多小時後,兩位助手向陳耀華彙報,“主任,這上面的五六家單位,只聯絡上三家。”
“情況怎麼樣?”
“其中的兩家單位沒有現 貨,需要訂做,時間比較長,估計咱們等不起,只有這家單位有現 貨,但他們也有個問題,那就是他們的裝置其設計引數可以承受十公斤壓力,但採用的密封墊圈不敢保證能抗這麼高的壓力,而且裝置價格也不低。”周玉明道。
“看見沒有?咱們研製的密封材料有多重要!對咱們目前的工作雖然是個難題,這正說明密封材料的不可或缺,所以,大家一定要有緊迫感!”
發了一通感慨後,陳耀華言歸正傳,“無論如何,你們得到的資訊令人充滿希望,只要裝置有現 貨,那就抓緊時間買回來,密封墊圈咱們自己想辦法。至於價格,因為這是關鍵裝置,屬於該花的錢,不要有任何顧慮。”
當場拍板,陳耀華派許威跟周玉明第二天出差,他要兩人親自將合成反應器揹回來。那玩意是不鏽鋼製品,一個鐵疙瘩,雖然體積沒有多大,重量卻有三十多公斤,換做其他人,一定會要求透過鐵路託運,但時間至少會延誤兩三個星期。許威和周玉明非常理解陳耀華著急的心情,他們二話沒說,愉快接受了任務。
來回三天時間,兩人在旅途中一刻也沒耽擱,當他們馬不停蹄地將裝置送到實驗室,陳耀華關心地說:“一路上帶著幾十公斤重的東西,旅途一定很勞累,你們回去休息一天,明天再來上班。”
“休息就免了,我們想看看這臺裝置的結構和使用方法,還想知道使用過程中的密封問題怎麼解決。”說完,許威找來工具,準備動手將其拆開。
“你們自便吧,不過確實應該抓緊研究一下使用方法和密封問題。”陳耀華也動手擺弄裝置。
其實,這臺裝置結構比較簡單,使用方法也不復雜,測溫測壓和加料開關一應俱全,但自帶的密封墊圈確實有點坑人,“這種普通橡膠墊,既不耐油,也不耐鹼,恐怕100℃的溫度就能將其軟化,更別說抗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