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晨,一行人到衡山下,舍車馬登山。
沿小道兩邊,樹木成蔭,溪水汩汩,林間鳥鳴聲聲,或雲霧繚繞,幽深不聞人聲。小道彎來拐去,忽上忽下,走了半日才到南天門。
南天門有路祝融峰相連,山頂已闢為平地,盡頭左側,有一露出半邊臉的院子,走過去,才發現院子似莊非莊似觀非觀,乃是奉旨修造的隱居之所。
一僮子迎上來道:“仙師昨日收到顏大人的信,此刻正在院內。”
各人依次進院,四個少年滿臉興奮,忍不住東張西望……
李泌正在屋內看地圖。
大唐疆域最大時,領土地影象只巨大的馬蹄。東至高句麗半島,西至裡海,南至安南驩州,北含貝加爾湖。除了本土分十五道外,還有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
傳到代宗時,領土已大幅縮水,形狀如槓鈴。槓鈴一頭是西面,縮水的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合起來還沒原來的安西都護府大。另一頭是東南,本土十五道和安南、安東都護府,北方的單于都護府嚴重縮水,安北都護府幾乎全沒了。連線西面和東南的,就是河西走廊,長2500裡,最窄的寬度不足20裡。
區寄一進門就被牆上的大地圖吸引了,忍不住走過去細看。
李泌搖了搖手中的拂塵,止住顏證和區瑞虎,示意不要阻攔區寄看地圖。
看了良久,區寄長長地出了一囗氣。
李泌突然問道:“小子,為何嘆氣?”
區寄道:“地圖上看,沒有安北都護府策應,西邊的安西和北庭都護府,岌岌可危。河西通道如此狹窄,夾在吐蕃和回紇之間,兩邊都是高山地貌,易攻難守。”
李泌不置可否,問道:“你就是區寄,多大了?讀過幾年書?”
區瑞虎一一回答。
李泌又問顏思之等三人,還有誰會看地圖。
顏思之道:“我也會一點。”小玉和李士瓚都道不會。
李泌指著從杭州起到長安,又從長安到涿州的,一個巨大的人字形,問道:“這個是什麼?”
區寄道:“大唐的漕運路線,大唐錢糧道。”
李泌對顏證和區瑞虎道:“好。四個我都收下了。”
兩人大喜,忙令四人行拜師之禮……
禮畢,李泌令僮子帶四人上祝融峰,由師父們挑弟子。
顏證和區瑞虎想要跟過去,李泌道:“我已與石頭和尚談妥,和尚讓弟子惟儼等四人,開山收首徒,令他們自去會師父,各人自有緣份。你們不必跟去。”
四人便跟隨僮子上山,來到一片小竹林,僮子問:“只可進去一人,你們四人誰進竹林去?”
小玉道:“我去吧。”三人讓開道路,小玉一人孤身進林中去了。
剩餘三人跟著僮子,卻是一處懸崖邊,石頭上綁著一根繩索,李士瓚沿著繩索往下攀。
卻道小玉一入竹林中,林中未見師父身影。
她朗聲道:“師父,徒兒顏如玉來了。你在哪?”
一陣風吹過,竹葉籟作響,卻沒有人回答。繼續往前七拐八拐走了約一里地,見一個山頭之下,有一座庵堂,微風中隱隱有股藥味傳來。
庵門半掩,小玉推門進去,見一個三十多歲,面容端莊的尼姑,坐在院中,前面的桌子上,擺了滿草藥,正在配藥。
小玉見狀,不敢出聲打擾,站立一旁觀看,認得田三七、淮山,百步草,龍腦香,金鐵鎖,蟲萎、披麻草等藥,還有些不認識。
尼姑見她看得認真問道:“這些藥可都識得?”
小玉輕聲道:“認得一些,還有幾味不認識。”
“誰教的?”
“沒有人教過。自小看母親總配這藥方,給父親軍用作金瘡藥……”
尼姑指著院中懸掛的繩索道:“很好。小玉,你且先上繩索,走幾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