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這些商人們之後,李清直接陷入了公務之中。
雖然日常的事務有佐官燕齊的幫助,但李清大體看一遍的時間還是有的。送到縣衙的事情,對自己來說,可能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一家百姓來說,可能就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自己的二遍稽核,是對百姓的負責。
再往後的三個月的時間裡,李清每一天都是這樣的,軍營、縣衙、田間,三點一線的奔波著。
......
在這個時代的行業,大體可以分為四種,即做官的、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也就是所謂計程車農工商。
做官的比較單一,只單純的做官就行了。但其餘三者,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的。比如說,種田的人,在不忙的時候,可能會到經商之人的手下打工,掙筆快錢,補貼家用;有一些經商的小商人呢,可能家裡還有地,一邊經商,一邊種田;有一些打工的人呢,在農忙的時候,可能會去幫別人家收糧。
在朔方縣,由於土地改革政策的實施和朔方商會的成立,增大了農民和做工者的收入,加快了商人的盈利速度。讓農、工、商三業,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與此同時,縣衙和瘋狼衛中的空缺職位很多,吸收了大量的民間才能人士,讓兩個機構得以快速的發展起來。
是而,在此時的朔方縣裡,形成了一幅農民有土地種,商人有商會帶,做工的有工作,當官有希望的大好局面。
又在李清的正確領導,燕齊、丁興德、賀雲、楊才郎的輔佐之下,整個朔方縣,呈現出一副欣欣向榮之態。
在這三個多月之間,朔方縣富裕起來了,每個人的臉上,皆掛滿了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模樣。
王俊賢對李清安排的任務,基本完成了。
同時,也快到年底了,到了朔方縣向朝廷和王家交稅的日子了。
交稅,確實是每個大順王朝子民的義務,但高額的交稅,就不正常了吧。
然而,對於這高額徵稅一事,老百姓,各商家,各家族,那都是唯命是從之態。好像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一樣。
此時的李清,無力改變這種現況,只能奉命惟謹。
朔方縣之人對李清這個縣令的信服,大概都表現在配合上了。
僅用了七日的時間,朔方縣的稅便徵完了。而且毫無差異之處。
李清立即安排縣丞丁興德、縣尉賀雲、主薄楊才郎三人,帶領著五十名衙役及一干民眾壯丁,將稅款送到臨戎縣的府衙之中。
為了確保安全,李清又安排黃天縱率領瘋狼衛的三百人馬,在暗中沿路護送。
並去信一封,請府衙派人照顧一二。
......
稅款在路上,信卻先到了。
是而,豐州府臨戎縣的府衙之中,府治大人高德才,同知大人王本生,判官大人李鴻,推官大人辛磊四人,再次聚到了一起,商討朔方縣的稅款一事。
和二公子一派不對付的王本生率先陰陽怪氣地說道:“這個李清,好大的架子啊。一個小小的朔方縣縣令而已,上交個稅款,還讓我們府衙出人迎接。
到底我們是他的上司,還是他是我們的上司啊?
我覺得,不能派人去,要儲存我們府衙的威嚴,豈能容他使喚?”
二公子一派的李鴻,聽到王本生的話語之後,眉頭一皺,立即出言道:“王大人,你這可真是雞蛋裡挑骨頭無中生有啊。
人家李清來信,也沒說讓我們出人迎接啊。
人家只是說,上交的稅款比較多,請我們派人照顧一二。
怎麼,這都不行嗎?
我覺得,這是保證稅款的正當措施,我們府衙,應該派人。”
王本生聽後,眉毛一挑,立即不屑地說道:“多?他多個屁啊。他在朔方縣的那些動作,還能瞞得過我們不成?
地都給了那些窮苦百姓,他拿什麼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