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方便駕馭錯綜複雜的各派勢力,更好地統治以華人社會為主體的香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歷任港督,都會精挑細選香江的華人精英,做所謂的面前紅人,而這種港督面前紅人,也會成為一代香江華人領袖。
比如,被收購前的牛奶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周希年,便是葛量洪和柏立基這兩位港督面前的紅人。
現任港督麥理浩當然也要遵從此類成功統治經驗,面前會有自己的紅人。
按照香江坊間爭議最少的說法,港督麥理浩面前有兩大華人精英紅人,那就是石嶽強和高弦。
不過呢,明眼人心裡都有數,高弦這個“紅人”,還是稍有不如另一個“紅人”石嶽強。
其中玄妙之處在於,港督麥理浩還沒來到香江就任的時候,當時的港府行政局首席華人代表石嶽強,便已經去倫敦和港督麥理浩,就香江的情況好一番詳談,堪稱港督麥理浩治理香江的得力助手,感情分打得高。
至於高弦麼,在港督麥理浩眼裡應該是一位敢幹敢拼的少壯派——全球石油危機後,力挽狂瀾地解決香江能源危機,平抑物價;代表港府和工商界,到世界各地為香江招商……等等作為,都符合港督麥理浩的執政需求,給一個面前“紅人”待遇,堪稱理所當然。
雖然高弦這個“紅人”和港督麥理浩的感情沒石嶽強濃厚,但勝在他靠本事贏得港督麥理浩的器重,進而絲毫不影響兩人討論事務。
港督麥理浩開啟高弦的議案,裡面內容條理清晰,言簡意賅,一目瞭然,讓他當場就琢磨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雖然“日不落”帝國遍及全球的殖民地體系分崩離析,各個殖民地獨立運動此起彼伏,但取而代之的英聯邦體系,還能維持涉及國際貿易關稅利益的帝國特惠制。
在這個時期內,港府在倫敦存一筆資金,當做外匯儲備,讓港元匯率直接和英鎊掛鉤,基本平安無事。
但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前後的這些年,局勢一下子變得非常糟糕。
首先,英國這個領頭羊,無力維持英鎊的價值,數次不顧小弟港元的死活,進行大幅度貶值,搞得港府沒法了,於怨聲載道中從倫敦取回外匯儲備,改港元掛鉤英鎊為掛鉤美元;可美元也在明顯貶值,如今逼得港元選擇匯率自由浮動。
總而言之,港元在現階段波詭雲譎的外匯市場,壓力挺大的。
另一方面,英國終於如願以償地加入了歐洲經濟共同體,直接導致帝國特惠制這個英聯邦範圍內的關稅同盟名存實亡,只差盟主英國正式宣佈一句解散了。
如此一來,經濟發展主要靠國際貿易帶動的香江,目前正處在一個適應新國際貿易環境的敏感時期。
僅憑這兩條,港元就有充足的理由,維持自己的價值穩定,而高弦首先拿港元印刷環節開刀,讓港督麥理浩大為心動。
瀏覽完了檔案後,港督麥理浩點頭道:“會後,財政司、惠豐銀行、渣打銀行、有利銀行,專門討論一下高爵士的建議。”
……
最近這段時間,高弦版港元風光無限得讓沈弼都忍不住有點嫉妒高弦了。不過,他這位惠豐銀行副主席,倒也不缺城府,把高弦的處境看得十分明白,越出風頭,就越容易引發華資的眼紅、英資的忌憚,人緣慢慢就敗光了。
此時,沈弼瞭解過了高弦的建議後,第一個反應就是,高弦越喜歡攬事,有利銀行就越多牽絆高氏商業王國的資源,進而降低對英資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