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打算離開花生燉的高弦,又一次多逗留了幾天。因為,他被胡佛硬塞了幾張卡片,出席了一些高規格的社交活動。
由此,高弦隱隱地感覺到,自己在成為棋子的同時,也被當成“漢奸”潛力股培養了。
好在,之前做的佈局,並沒有被耽誤,甚至還頗為受益。
比如,高弦很輕易地在一個社交場合,見到了派拉蒙影業母公司——海灣西方工業公司的老闆,查爾斯·布盧多恩,一個帶著濃重德奧口音的奧地利移民。
有必要指出一點,和另外一位著名的奧地利移民,健美冠軍施瓦辛格一樣,查爾斯·布盧多恩這種德奧口音,是被嘲笑的物件,即使身為大富翁,也擺脫不了這個鄙視鏈。
實際上,出席此類高階社交場合的高弦,也被放在了鄙視鏈上。
在那些或好奇、或探究、或恭敬的笑臉下,免不了閃過“他是怎麼混進來”的念頭。
當知道高弦的身份後,隨手放下名片的查爾斯·布盧多恩,恍然道:“你就是投資了不被看好的《比利傑克》,結果大賺了一筆的那個人。”
高弦認真地糾正道:“準確地講,包括我、湯姆·勞克林、馬龍·白蘭度等等,堅持到最後的人在內,都賺了一筆。”
“好吧,你們的投資眼光,確實得到了證明。”查爾斯·布盧多恩點了點頭,“高還會投資電影麼?”
“當然。”高弦順勢問道:“我聽說,派拉蒙投資,弗朗西斯·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主演的那部電影《教父》,製作過程遇到了挫折,不得不暫時停止。”
“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查爾斯·布盧多恩滿臉晦氣地說道:“要是徹底停止,我就省心了,至少那六百五十萬美元的預算,能明確地省下來一部分;但現在的情況卻是懸在半空中,每一天都在糊里糊塗地損失四萬美元。”
說到這裡,查爾斯·布盧多恩突然若有所悟,於是他失笑地搖了搖頭,“高,你該不是想把自己的運氣,再一次用到這部電影上吧?”
查爾斯·布盧多恩臉上露出傲然之色,“派拉蒙可不是湯姆·勞克林那種電影拍到一半,資金便沒有著落的窮光蛋。”
“明明被現實抽成了孫子,還在我面前裝波伊。”高弦暗自冷笑一聲後,若無其事地問道:“我知道,背靠海灣西方工業公司的派拉蒙,資金充裕得很,那為什麼《教父》的拍攝工作,還是陷入了停滯?”
查爾斯·布盧多恩鬱悶地回答道:“你不知道,派拉蒙遇到的情況,遠比報紙上報道的那些複雜。”
事實上,當初高弦暗地裡做出安排,買“軟文”批評派拉蒙拍攝《教父》,是為黑手黨歌功頌德的時候,也沒預料到,派拉蒙會真的被拿捏住。
黑幫電影在美國不算新生事物,本世紀初就出現了此類題材的作品。
一九六八年的時候,派拉蒙製作了一部名為《梟城喋血》的黑幫電影,由著名的好萊塢男演員柯克·道格拉斯擔任主演,結果成了票房炸彈,嚇得派拉蒙趕緊停止了其它同型別的電影拍攝計劃。
好萊塢的表面風光之下,其實就是如此圍繞著資本的驚心動魄,尤其電影被電視擠得快要無路可走的大背景下,哪裡禁得住票房炸彈的轟炸。
不過,以羅伯特·埃文斯為代表的派拉蒙高管,對此很不甘心,最後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是,黑幫電影的故事,往往圍繞著源於義大利的黑手黨展開,因此,理應有義大利人的參與,才能打造出足以吸引觀眾的味道。
恰巧,義大利裔米國作家馬里奧·普佐所寫的犯罪《教父》,在一九六九年出版後,十分暢銷。
派拉蒙一下子就心動了,前前後後地花了大約八萬美元,搞定了把改編成電影的版權。
就這樣,派拉蒙開始了新一輪從黑幫電影那裡掘金的冒險。
可惜的是,劇本搞得順利,並不意味著導演人選也容易搞。
一開始,派拉蒙鐘意著名的義大利導演賽爾喬·萊翁內,其連續三年,連拍三部“鏢客系列”義大利式西部片,大受世界影迷歡迎。
只是,賽爾喬·萊翁內拒絕得非常乾脆,他對這部歌頌黑手黨的影片,沒有興趣。
羅伯特·埃文斯沒辦法,只好又點了一碗義大利麵條——透過奧斯卡最佳影片《巴頓將軍》,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的弗朗西斯·科波拉。
其實,弗朗西斯·科波拉也害怕讚揚黑手黨和暴力,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但因為身上揹著四十萬美元的債務,所以最後還是接下了這個活兒。
接下來,主演的選擇,也是波折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