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更高階的生物技術,是不是還是基因,誰也不清楚,可能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只不過是以我們目前的眼界能夠看到的而已。
宇宙非常大,就是宙靈都無法準確的說出宇宙到底是個什麼樣子,關於這個問題,他老早就問了,但是宙靈也說不出個準確的答案。
真實的宇宙到底如何,目前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絕對不是現在科學家所探測或者是計算出來的樣子。
其實他特別想盡快來一次宇宙漫遊,但是他也清楚,以現在地球的科學技術水平,這個想法就顯得很幼稚。
現在登上月球並建立長久的生存基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進行宇宙漫遊,他認為從現在百年內,想都不要想。
而且宇宙可能並不如我們想象的美好,沒有足夠的文明實力,毫無準備之下,這麼做可能會面臨非常大的危險。
就算是他一個人很厲害,也是無濟於事,宇宙當中可能講究的還是族群的能力,而不是彰顯個人英雄主義的地方。
正如他現在做的事情一樣,就是努力的提高族群的文明等級,不然以他手裡的技術,其他的暫且不提,至少開發太陽系內的資源,還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這麼做在他看來沒有太大的意義,偶爾進行拔苗助長,也許有一定的作用,只要在合理範圍之內,如果用力過猛、頻繁使用,就不見得是好事。
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從長計議,不能急躁,他有足夠的時間等待,等待一切事情順其自然的發生,他只需要在關鍵時刻,助一臂之力就可以。
而想要在未來進行更高層次的文明提升,必然需要更加龐大的族群規模,其實這種現象已經越來越明顯,就像當前經濟發展情況一樣。
未來的科學必然是更加的複雜,複雜到憑藉少數高智商人群都無能為力,必須是群策群力的結果,自然擁有足夠數量,且整體水平都達標的族群,是關鍵當中的關鍵。
所謂人多力量大,有時候在科學技術上也存在一定的道理,雖然不能夠忽視帶頭人的作用,他們屬於文明引領者的角色。
但是文明到底能不能徹底利用以及開發出來更深層次的技術,還是需要龐大的,且在天才看來略顯普通的人來幹,他們之間只能說各司其職。
而且按照機率來算,人數規模越大,誕生天才的可能性也越高,天才規模數量肯定也會越高,這一點是肯定的。
至於資源支撐不了族群數量的增長,這一點還是可以透過科學技術來解決,就像他之前做的那樣,利用技術,就徹底解決了人民的生存問題。
只是當族群數量的增長和擁有的科學技術不匹配的時候,才容易出現問題,技術提升無法支撐起人口的增長速度,動亂才會發生。
就像海上農場這樣的生物科技,才利用了3000多平方公里的海洋麵積,就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
而全球的海洋麵積比這大了許多倍,如果都能夠得到合理利用,帶來的效益,不是之前的科學技術能夠相比的,自然也能夠支撐起足夠的人口規模。
不過吃飯只是最基本的人類需求,生活當中涉及的資源需求是方方面面的,如果這些資源跟不上,依然是限制族群擴大的主要因素。
因為我們不僅需要人口數量的增加,還需要將增加的人口培養成才,而不是簡單的生養,那樣發揮出來的人口優勢,也就非常有限。
可以說,未來如果一個人沒有創造效能力,就和他手裡的普通機器人沒有什麼兩樣,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工具人,很難發揮出來巨大的作用。
這也是他不惜一切,都要做好教育工作這一塊,甚至不惜拿出有點禁忌的智力藥劑,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高族群個體的創新能力。
其實他還有更好更快捷的辦法,讓全民都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足夠的知識儲備,只是使用起來,可能會帶來諸多的爭議,所以他並沒有立即這麼幹。
那就是給人體植入生物晶片,不僅能夠給人腦帶來額外的計算力提升,同時還能夠儲存海量的知識,彌補人腦模糊計算帶來的缺點。
只是這畢竟是給人體植入外部零部件,不一定能夠讓所有人都接受,本來是一片好心,很有可能被人誤以為不懷好意,惹得一身騷。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不能一廂情願的認為自己是好心,別人就得接受你的意見和安排,那隻能說明你太幼稚了。
人類的思想是複雜的,想要將事情辦好,就需要順著人類的思維方式來,順著大眾的意願來,從中尋找契合點,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目前提升知識儲備的方式,就是學校教育,透過學習的方式不停的增加個體的知識儲備,那就只能使用這種方式來進行。
等到人類文明達到一定的高度,人們對於技術有了全新的認識,自然就可以採用新的方式來進行基礎知識的積累,而不是單純的只能透過學習這條途徑。